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9)
期刊(185)
学位论文(29)
图书(10)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99)
期刊 (185)
学位论文 (29)
图书 (10)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214)
2013(48)
2012(48)
2011(33)
2010(23)
2009(25)
2008(17)
2007(7)
2005(2)
按来源分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1)
戏曲学报(3)
歌海(2)
民俗曲艺(2)
词刊(1)
山东人大工作(1)
艺术评论(1)
嘉应大学学报(1)
惠州学院学报(1)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赣南采茶戏探究
作者:廖军  期号:第4期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客家先民  矮子步  传统剧目  “三要素”  采茶歌  劳动人民  主题贯穿  喜剧风格  艺术质量 
描述:赣南采茶戏探究
采茶戏音乐中的“喜剧性”:以粤北传统采茶戏音乐为例
作者:孙家国  期号:第3期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  音乐  喜剧性 
描述:过有限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传达无限的喜悦,用有限的篇幅承载着无限的客家文化精神。
山歌并采茶采茶戏曲外来音乐元素的吸收、内化动态过程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台湾戏专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戏曲  采茶戏 
描述:山歌并采茶采茶戏曲外来音乐元素的吸收、内化动态过程
传统客家三脚采茶戏:上山采茶
作者:曾先枝 郑荣兴 郑荣兴  期号:第4期 来源:台湾戏专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传统客家三脚采茶戏:上山采茶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赣南采茶戏丑角动态造型数字化设计
作者:肖康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丑角动态造型  动作捕捉  数字化 
描述:,在采茶戏的发展及其普及上还不够完善,东北二人转由于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改良推广已经是家喻户晓,这其中除了东北二人转本身的特点之外,当然还有演员储备的原因。赣南采茶戏作为极具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
赣南客家采茶戏路腔曲牌《对花(II)》的音乐形态研究
作者:蒋燮  期号:第4期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采茶戏  路腔曲牌《对花》  音乐形态  形态学 
描述:本文对赣南客家采茶戏《睄妹子》中的路腔曲牌《对花(II)》,从音乐形态构成要素的宏观层面(曲式、调式结构)和微观层面(句法、腔词、旋律)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尝试将《对花(II)》的音乐形态植入赣南客家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进行“形态学”(morphology)意义上的思考、解读。
曲韵茶香情悠长:赣南采茶戏与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赖静怡  期号:第5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文化  历史悠久  客家  地方色彩  中国戏曲  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财富  中小学 
描述: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郁,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客家先贤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项珍贵的客家
试析(浅谈)赣南客家采茶舞蹈表演技巧“扇子花”
作者:陈频 何璇  期号:第11期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扇子花  风格特征  艺术化 
描述:表演技巧,拓展其艺术功能,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符号,发展丰富了“且歌,且舞,且戏”的赣南客家采茶舞基本表演形式,使植根于民众生活的地方民间舞蹈有了更深的人文意蕴。
赣南采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民间艺术  安远县 
描述: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
桂林山水
作者:于平  期号:第2期 来源:华夏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姐靓丽。 哦!水灵灵的客家女 向我抛来了五彩的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