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开发赣南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途径思考
-
作者:易崇英 熊芳芳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国商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文化 创意产业 深度开发
-
描述:本文通过全国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赣南的启示,从市场观念、数字技术、创意园区与产业链的建立、品牌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深度开发赣南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途径.
-
适应环境气候的客家古民居装饰细节分析*:以梅县桥溪村为例
-
作者:吕海雪
期号:第3期
来源: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桥溪村 环境气候 工艺材料 装饰细节
-
描述:型、工艺、材料应用上的一些理念和技术细节的成因,阐述了客家传统民居装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建造方法,力求为当今新客家民居的建筑装饰提供借鉴和启示意义。
-
从舞蹈作品品读对客家文化的认知:以《月照围楼》为例
-
作者:王纯
期号:第9期
来源:艺术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舞蹈作品 客家文化 文化认知
-
描述:本篇论文从舞蹈作品编创的角度研究舞蹈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借由客家歌舞风情剧《月照围楼》,体会特定的文化信仰与地域环境对舞蹈编创带来的启示与局限。
-
客家文化特质
-
作者:杨诚
期号:第4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文化特质 历史条件 客家民系 几点看法 氏族 中华民族 社会条件 史前时代 高度重视
-
描述:客家人的文化特质是由客家民系特殊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和生存条件所形成的。这里就客家人的文化特质及其形成的条件谈几点看法: 强烈的族源观念中华民族是由史前时代发祥于中土的五个重要氏族集团组成,这五个氏族集团就是夏、羌、狄、夷、蛮。在这五个氏族集团中要算夏族的生产力最发达,文化
-
广东新丰话副词调查及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
作者:李春燕
期号:第19期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丰话 副词 语法现象 特点
-
描述:本文从<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抽取整类副词及<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摘抄有关副词例句,对广东客家方言的一种--新丰话中的副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类描写后在与普通话相关副词语法的比较中,发现了新丰话副词语法的几点特殊现象,并尝试作一探讨.
-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以徐旭曾、东江、围龙
-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河源 围龙屋 客家 东江 恐龙 化石 博物馆
-
描述:一、研究缘起我对于河源的研究产生兴趣,缘于如下几点:一是河源拥有数以万计的国宝恐龙蛋化石。1995年以来,笔者先后三次赴河源恐龙蛋博物馆参观。位于东江河畔龟峰山下的恐龙蛋化石展馆,共展出恐龙蛋化石109窝,计1068枚,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达22厘米。
-
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
-
作者:韩振华 赵娟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建设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居住艺术 遗产保护
-
描述:福建土楼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正式成员。今天,土楼这一传统建筑形式仍然以其丰富的现代内涵给我们许多启示与灵感。在客家土楼遗产保护方面,既要重视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这样,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才能继续保持它的生机与活力。
-
集体无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心理与外语教学
-
作者:王斯妮
期号:第1期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客家 文化心理 外语教学
-
描述:依据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以客家文化心理为个案,分析在无意识中内化了的、心理最底层的文化心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从生物学的角度诠释了文化心理的构成以及存在差异的渊源,揭示了影响外语学习外显行为的内在原因,对外语教学有启示作用。
-
传统围屋与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探析:以赣南客家栗园围为例
-
作者:任乃鑫 余晋 杨晔
期号:第3期
来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栗园围 风水理论 “围合式”布局 居住区规划
-
描述:对典型的赣南客家传统围屋"栗园围"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介绍了栗园围的平面布局特征和内部环境特色,分析了围屋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风水思想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传统围屋带给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
广东梅州地区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地理观
-
作者:罗迎新
期号:第5期
来源:热带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市 客家民居建筑 地理观
-
描述:上讲究座北朝南与中轴对称相结合,建筑上注重实用舒适与环境氛围相融合;不合理削坡建房常常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最大潜在因子;梅州传统客家民居建筑的生态环境理念对现代民居建筑仍然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