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孝悌文化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以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
-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儒家文化 孝悌思想 五世同堂
-
描述:重要意义。
-
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非物质文
-
作者:肖文礼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仪式音乐 客家祭祖 乐班混奏
-
描述:,以求传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
客家文化土壤中一枝鲜艳的奇葩:论作为重要课题研究的客家民间
-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有的较强社会功利性。
-
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江西宁都
-
作者:张勇华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村 傩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江西宁都
-
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赣南民间
-
作者:张嗣介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民间元宵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赣南民间
-
论宁都“文乡诗国”的成因机制
-
作者:钟俊昆 蔡森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宁都 文乡诗国 成因
-
描述:自古宁都有“士尚古文”和“文乡诗国”之誉,历代人才辈出,可谓钟灵毓秀,人文蔚起。“文乡诗国”的成因离不开宁都的文化底蕴、地理环境、古朴自然的民风,更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相互作用。宁都文乡诗国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
清代赣南客民的联宗谱及其意义初探
-
作者:饶伟新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赣南 闽粤客民 联宗谱
-
描述:的历史产物.作为其形成的标志和重要的文化载体,清代赣南客民的联宗族谱对于重新理解和阐释赣南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内涵,具有重要历史文献学意义.
-
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变迁的人类学透视:以广东省苏家围客家乡村
-
作者:刘宇 周建新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家围 旅游开发 人类学 心理变迁
-
描述: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开发带来旅游地居民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变迁。苏家围集浓厚的宗族文化、客家文化和优美的乡村风光于一体,从2001年开发至今,当地居民社会心理经历了欢迎与期待、热情参与、淡漠与反抗三个阶段。
-
清代赣南客家庙会市场的地域特征分析
-
作者:谢庐明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赣南 客家文化 庙会市场 地域特征
-
描述:客家文化背景下的清代赣南庙会市场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历代,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在农村社会中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文化网络,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和文娱功能。并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即整合性、地域性、不均衡性、神圣性与凡俗性,反映了清代赣南民间社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农村市场的内在逻辑。
-
历史、现实与审美
-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情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 客家文化 民间文化 审美风格 山歌 江西
-
描述:审美情感的表达,更是客家文化的象征,这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骄傲,——尽管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她的辉煌历史、发展现状与审美风格还是很值得人们去关注。对客家山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卓尔大家诸如屈大均、黄遵宪、丘逢甲、朱希祖、罗香林、朱自清、李金发、林凤眠、钟敬文等一长串英名,人们是不会忘怀的。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4
15
1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