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2)
期刊(111)
视频(11)
学位论文(8)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12)
期刊 (111)
视频 (11)
学位论文 (8)
会议论文 (1)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5(11)
2014(148)
2013(60)
2012(54)
2011(47)
2010(41)
2009(34)
2006(5)
2003(1)
199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9)
客家文博(10)
农产品加工(2)
人民之声(1)
长江学术(1)
创新(1)
漳州客家会讯(1)
贵州民族研究(1)
北京:知识出版社(1)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1)
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庆祝开业一周年 发扬成绩更好服务三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黄佳丰通讯员邓竞辉实习生陈古妤)昨日,梅县客家村镇银行举行开业一周年暨新系统上线庆典活动,副市长叶胜坤出席庆典并讲话。 据了解,梅县客家村镇银行自去年11月3日正式开业运营至今,共拥有总行营业部、仲元支行、畲江支行等三个营业机构,已实现各项存款余额2.3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8亿元,累
客家的乞巧节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连允东 客家祖地宁化的乞巧节,有鲜为人知的“拜巧”和“食七糕”的习俗。 七月初六,不论男女便开始了“拜巧”的准备工作――制作“巧姐鞋”:一是用各色彩笔在纸上或画或描状元拜塔,鱼跃龙门,文房四宝等吉祥图案;二是在画的下端剪菱花、金钱花等各种剪纸,展示其不凡的聪明才智;三是下面再悬挂一只
58-68元/例,吃遍地道客家菜
作者:肖阳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喜事蒸发粄。 推荐商家:“63”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 “63”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于4月份推出的“客家美食节”,在百粤楼、滋味馆为食客精心打造一场客家菜的寻梦飨宴。乡下梅菜扣肉、土楼第一
园博苑将原样复制客家土楼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导报讯(记者黄智敏)记者昨天从园博苑景区管理处了解到,园博苑闽台园内将建起一座高三、直径42.5米、原汁原味的客家土楼,而且建设过程是全开放式的。 土楼选址在杏林阁前的一片空地上。据了解,这座土
厦门园博苑开建真实版客家土楼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您想亲眼看到闻名全球的福建客家土楼是怎么一步步夯成的吗?您想不到永定就能一睹客家土楼风采吗?厦门园博苑近日开始平整土地,一座原汁原味的泥夯客家土楼将在闽台园崛起。而且在历时两三年的夯造中,市民们还可以亲眼看着它是怎么建好的! “我们这座土楼 ,可不是微缩的,而是原汁原味的!”景区管理处书记张斌介
举世无双的客家英式水楼 ——广西博白太平坡水楼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举世无双的客家英式水楼,位于广西博白县城东南4公里处的城厢镇大良村,始建于1912年。水楼分为4,底层为水楼,四周有护河,二、三各设5室,四设3室。每层四周都有走廊相通,廊外南北各设11个拱门,东西各设5个拱门,二楼南北向各设1座吊桥,供人进出。每当夜幕降临或遇紧急情况,就把吊桥吊起
客家手工艺 编织竹笠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竹笠,在客家地区叫“笠嫲”,用竹篾编成,夹以宽大的箬竹叶,用以遮阳挡雨。竹笠有尖啄尸与圆顶之分。尖啄尸 竹笠主要流行于丰顺、揭西、陆河、饶平等地;圆顶竹笠则主要流行于梅县、兴宁、蕉岭、平远等地。后者则为男女老少所通用。 编织竹笠需青竹(或称黄竹、慈竹,主要编织上坯)、硬头篁(竹子名,主要编织底坯
客家山城在长高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日前,共28、总高度达99.1米的永定第一高楼永定锦绣华庭封顶。在梅坎铁路通车前,下坑还是 凤城的一片荒野,近年来永定把城市定位为“客家故里、山水永定”,在永定河畔的下坑新区开发了一批高品位的高楼,使昔日客家山城永定成为跨越永定河两岸的现代新城。 傅长盛 赖初源 摄  
客家博物馆面貌一新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1月14日,在三明城市文化广场的客家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讲解训练。客家博物馆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共4,分为客家祖地展厅、红色三明展厅、馆藏文物展厅、崛起的三明展厅和临时展厅。目前各展厅布置工作已完成,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世客会召开。(本报记者 周志鸿 摄)
客家古韵亮丽陈香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在粤东北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发展经济,传承文脉。历史悠久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客家先民留给我们的这些文化瑰宝,为世界客都抹上了一浓重而亮丽的历史人文底色,亦成为梅州发展“慢生活”旅游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