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已有粤曲社团百余个惠州本地戏剧文化受广府和客家文化双重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董智媛)2009年1月3至6日,我市2009年元旦春节系列文体活动之 “雅居乐地产·粤剧专场”将在我市西湖大剧院举行,广东粤剧院一团、二团等单位的著名粤剧演员将连续4晚为我市观众献上《山乡风云》、《狸猫换太子》、经典折子戏专场、《三脱状元袍》等经典剧目,我市不少粤剧爱好者纷纷表示欢迎
-
客家生态特色旅游基地闽粤赣边区自驾游营地 走绿色发展道路谋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素有“岭南九寨”美称的长潭旅游区
近年来,蕉岭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施“经济宽裕县、环境友好县、文化先进县、社会和谐县”发展战略,确立了近、中、远期旅游发展目标。近期目标是成为粤东的特色“山水生态园”、“文化休闲园”,
-
高陂镇将陶瓷项目开发、古镇改造、名人祖居保护与旅游相结合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游客体验制作陶艺的乐趣。
本报讯(记者薛凡升特约记者丘佳纳通讯员郭力义)大埔县高陂镇依托传统的手工制瓷、特色的民俗风情(老街骑楼群)和名人名居等项目,开发独具魅力的古镇风情体验式旅游,全力打造一条“游名人名居—览库区风光—观古镇风韵—寻瓷都魅力”的特色休闲黄金旅游路线。目前,该镇的
-
百年客家围屋变身警务室
-
作者:冯建奎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废弃客家围屋办公的南岭警务室。南都见习记者冯建奎摄
南都讯 见习记者冯建奎 在现代气派高楼的紧逼下,灰头土脸的客家围屋一个个倒下,目前仍存的围屋大多也已废弃。但在南湾街道南岭社区广场,一间沧桑围屋却重新焕发生机,成了南岭警务室的办公地点。
周边人口多,警务室坚守八年
警务室负责人黄警官
-
十多年前,他只身从赣州来到梅州打工,空无技能的他只能从厨房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外地人在梅州]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在新县城一个小区旁的糕点店,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据街坊介绍,每当早晨上班时分或下午下班前后,这里都顾客盈门,因为这里卖的发粄“笑”得灿烂,吃得放心!
客家小吃相信不少人都会做呀,这里卖的为何能如此吸引人?这可要从客家蒸蒸食品厂老板童木连的经历中寻找答案。
-
惠州客家文化广场成市民休闲聚集地一期广场舞台每晚6时~7时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州客家文化广场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林旭)2011年12月25日,《东江时报》报道的惠州客家文化广场启动建设的新闻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半年时间来,不断有市民打电话询问广场建设情况。昨日,记者前往惠州客家文化广场施工现场,得知一期投入
-
文化看台·聚焦歌剧《土楼》首演 巍巍土楼客家魂
-
作者:杨李超 肖榕 张永定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庆爽扮演的“云花”,是客家女性的代表。
▲歌剧《土楼》实现了土楼在舞台上的完美复原。 本栏图片均由 本报记者 张永定 摄
“山水转,难离分。情义重,客家人。”如水一般婉转的旋律,如山一样厚重的情怀……26日晚的福建大剧院,大型原创歌剧《土楼》在这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它用炫目的舞台、飞扬
-
冯大利四角楼有160多间房屋是迄今全县发现的单座占地面积最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冯大利四角楼一角。 本报记者赖金朗 摄
惠东县白花镇田洋村有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客家古围屋,当地人称之为冯大利四角楼。该屋占地面积9557平方米,房屋达160多间,是迄今该县发现的单座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古围屋。
为研究惠东客家民居建筑提供实物资料
冯大利四角楼原名原田新居,为
-
惠州文化上承中原下接客家文化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岭南学术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刘灿在发言。 本报记者黄 桃 摄
人物简介
刘灿,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岭南学术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岭南学术百家》、《岭南文库》副主编,《中国历代小品文选》主编。
今年74岁的刘灿是惠州市区金带街人,22岁后就一直在外地学习工作,虽不在家乡居住,仍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发展。
-
造型独特的民居建筑群 地处梅江区三角镇约亭村,村内环境优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江区三角镇约亭村地处梅州城区南郊。300多年前,刘、丘、叶三族联袂来到一个叫约亭岗的地方。刘母为丘氏,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