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艺术执著追求的客家女孩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记者 梁熙
听到江雨朦这个名字,一幅江边烟雨朦胧的画面似乎即刻浮现在眼前。
第一次在龙岩博物馆见到她本人时,这个漂亮、大方的女孩居然是本次画展的举办人之一,一位90后的客家女孩。在龙岩开展之前,她还与她的老师——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克林姆·李,在厦门共同展出系列版画。
-
成为堂堂正正的客家汉子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林开炎
近日,电视剧《下南洋》在央视热播,它不仅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更是一部史诗感极强的文化大戏。它融合了丰富的客家文化元素,诸如客家土楼、客家山歌、上灯、合八字等,全景展现摇曳多姿的客家民俗风情,主人公简肇庆的一句台词:“成为堂堂正正的客家汉子!”,更是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它精准地道出了
-
探访清代客家豪宅——罗家大屋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江西永丰县龙冈畲族乡,有一个秀丽的小山村——毛兰。近年来,众多文物爱好者纷纷来此,只为目睹清代客家豪宅——罗家大屋。它像一坛深埋了千年的老酒,一旦揭开封盖,醇郁的酒香就会把人陶醉。
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我们到达毛兰村。举目四望,只见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古称为“福溪”之地。时隐时现的阳光下,偌大的
-
客家女:收藏匾额找寻历史记忆
-
作者:郭熙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曲径通幽的陈列馆
穿过“客家祖地”福建省连城县城的闹市,拐入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闹中取静处便是当地尽人皆知的一个陈列馆——存有特别的历史见证物匾额。这就是客家女子杨芳一手创立的树芳斋匾额文化陈列馆。走进陈列馆,面对一块块大小不等、种类丰富、古香古色的匾额,杨芳说,每块匾额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述说了一个
-
新老客家共创“活的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作为创意十二月的重点主题活动,“第三届客家文化节”今晚将拉开大幕。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本届文化节以“创造活的文化,承接新的传统,打造‘客家新文化’”为主题。自22日至30日,“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高峰论坛、“艺韵客家”主题歌舞晚会、创意学术讲座、客家风情美术影展等11项活动将陆续登场。
山歌名家
-
[2000-11-15] 特稿:「客家珍藏館」見聞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客家祖地」閩西,有兩個客家館,一個是「客家首府」長汀城中的「客家博物館」,另一個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內石門湖畔的「客家珍藏館」。
與當地政府部門創辦的「客家博物館」相比較,今年年初才創辦的「客家珍藏館」要小得多,但其作為一家對外開放的私人珍藏館,實屬罕見。
館中收藏牌匾、字畫、硯台、
-
客家文化節 下月港首辦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賽」及一連串傳統音樂表演;其中5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山歌、廣東漢樂、廣東漢劇、紫花金朝戲及江西贛
-
旧时客家人的“送寒衣节”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寒衣节祭扫服务为逝者“送温暖” (图片来自网络)
【习俗】
丘祥昌
旧时客家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俗称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清明节、秋季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中的 “三大鬼节”。是日人们要烧五色衣纸,为先人送去御寒衣物,寄托
-
梅州客家博物館文化“大觀園”鍾新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客家博物館文化“大觀園”
座落於“世界客都”廣東梅州城區的中國客家博物館,近年來成為梅州市向世界展現客家文化的大觀園。
中國客家博物館硏究部的王秋珺說,博物館自二○○八年正式開館以來,迎來各方嘉賓、學者和遊客,尤其是去年三月博物館免費開放至今,參觀遊客已近百萬人次,其中有不少來自印尼、
-
澳穗禪青體驗梅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一行參觀濟濟樓感受客家人生活特色
交流團在客家博物館前合影
澳穗禪青體驗梅客家文化
【本報記者方春城梅州十九日電】“第七屆紅色之旅——愛我祖國、振興中華——嶺南國情研習交流團”今日赴世界客都梅州,六十多名澳穗禪學生參觀濟濟樓和梅縣人民公園,體驗客家風情,感悟客家文化。
多雨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