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女子秀“巧手”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卢慧、记者刘念海、见记者胡星报道:昨日,一大批精美的女红艺术作品在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展出,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9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开展的“我与祖国共奋进”女红作品大赛,是由赣州市妇女联合会向全市妇女征集的。客家女性诗意创造的女红艺术,有着很高的
客家乡亲到永定上杭参观考察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见记者 傅晓君 钟丽琳 刘菲菲) 昨日,两百多名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的客家乡亲前往上杭客家族谱馆和永定土楼参观考察。 龙岩市是众多客家人的祖籍地,客家乡亲们在参观上杭族谱馆时感到格外地亲切,表示今后 将鼓励子孙经常回家看看,希望他们都能讲客家话,传承客家人的优良传统。在永定
客家风情文艺演出昨晚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见记者张柯 通讯员赵子懿)昨晚,客家文博会的项目之一——客家风情文艺演出暨第九届梅州城区群众文艺汇演优秀作品风采展在院士广场上演。来自梅城的13支群众文艺团队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节目
一部客家迁徙史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侨乡村。 侨乡村(原名南虎村)位于梅县南口镇,距县城12公里。以“南华又庐”为代表的31座百年客家围屋美轮美奂、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早在2009年已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并享有“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的美誉。2012年5月3日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传统客家民居)”
客家村名里的玄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相飞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名字即不便于称谓,指称起来就很别扭。所以,为了方便称呼,讲得顺口,世间万事万物大抵会取一个名字。 那么,名字究竟怎么个取法?战国时期荀子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大意是,名字并非一定要哪个才适宜,只要人们共同约定并广为接受
保护传承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近日,在章贡区水东镇七里古村落,某影视公司在拍摄极具本土特色的赣南客家采茶戏《冷庙重逢》片段。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赣州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商家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拓现代文化市场,传统的客家文化得到一定的保护和传承。 记者吴书梅 摄
客家米冻
作者:项华宗 傅文达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年关将至,连城培田古村落一位农妇扛着制作客家米冻用的原料凤尾柴经过千米古街。客家米冻,盛产于连城县的宣和、朋口等乡镇,这 里的百姓过大年离不开米冻。进入腊月后,他们开始制作米冻,主要原料有大米、凤尾柴等,它晶莹透亮,色泽鲜黄,质地柔韧,香气扑鼻,是上好的菜肴。
客家古韵亮丽陈香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在粤东北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发展经济,传承文脉。历史悠久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客家先民留给我们的这些文化瑰宝,为世界客都抹上了一层浓重而亮丽的历史人文底色,亦成为梅州发展“慢生活”旅游的重要载体。
200骑友游良井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骑行者游览古村之余还能品尝客家特色菜。 《东江时报》记者黄尉宏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黄尉宏)一时细雨蒙蒙,一时瓢泼大雨,也没有阻碍他们骑车探访古村落的决心。昨日,由惠阳区自行车协会
中国客家村居图(长339米) 熊启雄/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熊启雄,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古村落研究学者。曾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委员、兵团美术家协会第一副主席、石河子美术家协会主席、嘉应学院美术系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