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9)
期刊(3)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9)
期刊 (3)
学位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7)
2013(8)
2012(3)
2011(9)
2010(2)
2008(1)
2006(2)
2003(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7)
赣南日报(5)
人民日报海外版(2)
闽西日报(2)
侨报(2)
三明日报(2)
当代文坛(1)
词刊(1)
中国典籍与文化(1)
相关搜索词
百年客家瓷画像,路在何方?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蒋洪亮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向记者介绍客家瓷画像的创作过程。  ○记者刘航 刘念海 文/图  “赣南客家瓷画像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曾经广泛应用于客家人的生活。平常人家使用的日用器皿,如水杯、花瓶、碗盆甚至首饰挂件上,都能觅其踪影。除此之外,客家瓷画像因其容易保存流传的特点,逐渐成为那个
新客家尽孝怎一个累字了得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孔雀东南飞。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这片热土吸引了大批外地人才,他们扎根成为“新客家”。如今,这批“新客家”很多已步入中年,家乡父母更是垂垂老矣。说起思亲之苦,他们有道不尽的感触…… 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节 儿童节 父亲节 特别报道 我们的“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特别报
客家女的[外家情(外一篇)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有则谚语:“八十公公爱祖家,八十婆婆爱外家”,说的是客家人的敬祖报本情结。在客家史上持续数百年的几次大迁徙中,南迁的客家先人几经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却始终背负着祖宗骨殖绝不丢弃,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对于客家女来说,她们的敬祖情结除了表现为对夫家祖辈的敬奉外,更多体现在对外家(娘家)的感情上。 外
惠州过大年 喜了洋客家暖了外来工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Chloe(右一)与好友一起吃年夜饭。 图片由采访对象本人提供 在惠州过年的外来工游惠东永记生态园。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朴京喜向记者展示韩国新年传统手鼓。 东江时报记者朱颖 摄 欢欢喜喜过大年,不在家乡也精彩。今年春节期间,不仅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留在惠州过年,许多外国友人也
《客家文化研究丛书》序刘耀辉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俗话说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而有中国人的地方都就会有客家人。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中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一个系统分明而又颇有特点的民系、群族。客家民系在历史的大迁徙中形成,在宋元以来的历次中国社会大事变中,表现出崇文尚敬、爱国爱乡、勇于奋斗、敢于拼搏的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一
目不识丁却出口成歌 擅长自编自唱客家山歌的冯乃福被乡亲们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乃福近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冯乃福今年78岁,是惠东县安墩镇杉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因自幼家贫,无缘上学,直至4年前斗大的字也识不了几个。但是他嗓子亮,聪颖过人,年轻时耳濡目染中竟无师自通,学会了自编自唱五句板客家山歌,被乡亲们誉为“山歌王”。 从小不识字 却能自编自唱出口成歌 冯乃福19
客家家训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引言 为大力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助推红色土地实现绿色崛起,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教育局专门成立《客家家训》编写工作委员会,负责《客家家训》的征集与编写。《客家家训》编写中充分体现地域性、雅俗性、时代性、哲理性原则,彰显梅州客家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此项工作得到全市上下的广
一个普通的客家妇女,以勤劳和智慧搏击商场,用豁达和毅力抗击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风雨之后,菊云暂归田园,体味着生命的静美。 【女性风采】 ●本报记者 游文君 特约记者 涂永平 杨向东 她不断地强调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许她是对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平凡的,人只有在面对困境时,知难而上,逆风飞扬,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不平凡。我们正是从她的人生轨迹中,真切地感受到了
“客家民居博物馆”桥溪村去来
作者:王漫琪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反围龙 桥溪村里最恢弘的建筑——继善楼 ①继善楼内的装饰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 ②村干部朱新辉致力于桥溪朱氏族谱的修编 ③房子内部装饰精美 ④古色古香的内部结构 ⑤继善楼内的“朱子家训” ⑥103岁的杨云招在世德楼前留影 四合杠方形围 七杠楼 合杠楼 梅州雁洋 桥溪村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