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创意融入传统客家文化
-
作者:苏兵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杨宏海工作室出品的文艺作品客家艺韵。(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讯】(见习记者 苏兵)12月23日下午,深圳市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之一的“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在福田举行座谈会,30多位来自各界的客家文艺建设者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对客家文化挖掘和弘扬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就如何更
-
客家山歌增进两岸同胞骨肉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袁粮钢 戴晓蓉 “今晚酒席很丰盛,锄地种菜咁有园(缘)。”12月25日晚,当海峡两岸的客家山歌专家相聚富丽华大酒楼时,情绪激昂的梅州客家山歌传承人余耀南即兴作词并清唱了这样一首表达两岸同胞骨肉情的客家山歌。 2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天正好是海峡两岸正式“大三通”1
-
西湖塘客家腊鸭香飘200年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文/图 制作、食用各种腊味,是客家人的传统民俗,其中腊鸭更是其中最为美味的代表。腊鸭肉红味鲜、骨脆可嚼,民间素有“北风起,腊鸭香”的俗语,可见它多么让人回味和流连。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的变迁,亲手制作腊鸭的深圳本地客家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在龙岗区坪地街道西湖塘,这
-
《岭南逸史》:客家小说的发轫之作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清代中期章回小说 《岭南逸史》于2011年7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汤克勤
《岭南逸史》是清代中期出现的一部章回小说,是客家小说的发轫之作。
《岭南逸史》作者署“花溪逸士”,据考证,实为程乡县(今广东梅县)桃源堡人黄岩,字耐庵,又字峻寿,号花溪逸士。清光绪年间张芝田编选、黄遵宪作序的《梅
-
把台湾建成“世界客家新都”
-
作者:兰文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导报讯 (驻台记者 兰文 文/图)2013全球客家恳亲大会19日在台湾盛大开幕,来自全球五大洲的600多名客家乡亲与会,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开幕时致辞称,台湾“政府”重视保存客家语言、文化,希望把台湾打造成全球客家文化中心,成为世界的“客家新都”。
马英九表示,只有保存语言才能保存文化,全球有7
-
提升实践能力弘扬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李少凤 通 讯 员 张宇航
“漫漫人生路,悠悠汉剧情”。18日晚,《汉韵雅音》——钟礼俊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作品演唱、演奏会在嘉应学院德龙会堂举行。
晚会上,在国家一级演奏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头弦领奏钟礼俊的指挥下,钟礼俊创作作品《白门柳》《金莲》《黄遵宪》等广东汉剧精品剧目选段展示了广
-
客家学的奠基人——罗香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罗香林(1906~1978年),兴宁县宁新镇水楼下石陂窝人,是第一位系统研究客家问题的中国学者,被学术界誉为客家问题专家。
罗香林民国15年(1926年)考取清华大学史学系,先后从王国维、梁启超、朱希祖、陈寅恪、顾颉刚及美国人韩廷敦等诸名儒治史学,大学毕业后,留校入研究院专治唐史与百越源流问题。翌
-
即将消失的客家手工榨油坊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火红的灶膛映照着农家榨油时的喜悦。
把压成粉末的麸粉放在甑中蒸熟,提高出油率。
用干稻草绕着铁箍编织,用以包油饼。
用脚把蒸熟的茶油籽粉末踩成饼状。
碾盘、灶台、榨槽木和一个悬空的撞锤,是榨油作坊的主要家当。
冲锤开榨时,前面的师傅掌舵,后面的帮手掌尾。
醇香的茶油从“榨槽木”缓缓流出
-
客家女的盐商古道:期待唤醒
-
作者:汤凯锋 梁文悦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石砌盐商古道穿村而过(受访者朱迪光供图)。
2月18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玉水古村,古道边芳草萋萋。细雨纷飞,料峭春寒。
石板路上那一块块光滑的石板,经历了百年来艰辛担夫汗水的沁润和身负百斤重担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的磨砺后,依然保存完好地在那里,见证从它们身上压过的历史车轮。
这是一段拥有深厚历史
-
以传承客家饮食文化为己任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钢文一边烹饪一边向学生讲解。(连志城 摄)
●见习记者 黄焱 本报记者 李少凤
梅州农业学校烹饪老师陈钢文从小就与“味道”结下不解之缘,现在他的目标是“传承客家味道”。他认为一个城市的“味道”是积淀了厚重的饮食文化,最能留住人的。
陈钢文是广东省首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