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色话”使用现状及其濒危的原因
-
作者:韦茂繁 韦树关
来源: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五色话 使用现状 汉语方言 壮语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 语言成分 民族语言 壮族 壮侗语 混合语 中间状态 一种语言 平话方言 民族成分 乐乡 客家方言 差异 北方方言 桂柳话 县志
-
描述:话”并不是壮语,而是一种底层为壮侗语(如Da51“叉子”、mu31“手”、naml55“水”、ηa35“馋”、tap54“肝”、lyt35“血”等词都与壮侗语同源)、表层为汉语方言所大量覆盖的混合语。之所以称“五色话”,按当地的说法,是因为这种话夹杂了壮语、土拐话(汉语平话方言)、桂柳话(汉语北方方言)、麻盖话(汉语客家方言)等多种语言成分。冠以“五”,乃言其多也。作为一种民族语言,“五色话”正处在“民族语→混合语→汉语方言”转化的中间状态。
-
广东客家传统民居结构受损研究
-
作者:李婷婷 杨德跃 练浩 郑茂华
来源: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传统民居 结构 受损 保护
-
描述:原因和能够经受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自然磨损的成功经验,从而达到发扬与保护客家传统建造文化的目的。
-
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
-
作者:刘淼水
来源:《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梅州客家人具有勤劳、朴实、好学、文明的美德。400多万的客家人长期在梅州的生息繁衍过程中,很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其中女子教育也比较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梅州客家先民中不少家族是从黄河流
-
关于客家大型集合式土楼住宅成因的探讨
-
作者:李华东
来源: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土楼住宅 客家土楼 传统民居 建筑类型 自然条件
-
描述:作为大型集合式住宅的客家土楼是在中国传统民居中一种特别的建筑类型;它的形成原因并不是单纯的防御需要,而是包括历史、经济、文化、自然条件等在内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客家族的文化背景、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等角度探讨大型集合式土楼住宅的成因,着重对圆形土楼进行了分析.
-
以一个客家“长寿村”为例看预防保健研究
-
作者:赵芮
来源:第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的生存寿命虽有提高,但是生命的天然质量却是越来越遭到侵蚀。本文是笔者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对福建省有名的”长寿村”南靖县塔下村进行田野观察,初探其健康长寿原因,从中找出能够让其他大众在预防保健方面可以借鉴的信息和方式。
-
广东传统客家民居与现代民居的文化意识
-
作者:黄丽珠
来源: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传统客家民居的空间结构是客家文化的体现 (一)空间环境剖析广东客家人的祖先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族后裔,由于灾荒、战乱或其他种种原因迁到广东的东部和北部。解放前,传统的客家民居在粤东粤北一带农村乃至山城镇中相当普遍。客家先民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艰苦
-
客家人与云南
-
作者:叶少玲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凡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我们客家人。这是客家人引以自豪的一格言。客家人走遍世界,云南也不例外,古代自宋元朝代起就留下了客家人的足迹。根据调查,客家人来云南定居,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1)移民;(2)从军;(3)赴任官员;(4)
-
试从自然科学角度探讨客家源流
-
作者:叶智彰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较发达的中原文化融化于南方较多数的古百越族中,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客家共同体[引.迄今,由于史料不全或记载失真等原因,仅仅从社会科学研究客家源流及其实质等问题.颇难做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因此有必要从自然科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客家民系的本质。
-
客家惭愧祖师神像造型粤东闽西至台湾的转变
-
作者:王志文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发掘与探寻。河洛客随着客家研究的兴盛,也渐渐为人们重视。但是,因为时间的久远。生活习性的融合,母语的流失,使得这方面的研究更显得困难。有时研究区的受访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族群身分认同,若不细查很容易被
-
从人类学和遗传学角度探讨客家民系本质
-
作者:叶智彰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这种观点的人占多数。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少数的中原汉人带着当时较发达的中原汉文化融化于南方较多数的古百越族中,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客家共同体。迄今,由于史料不全或记载失真等原因,仅仅从社会科学研究客家源流及其实质等问题,颇难做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因此有必要从自然科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客家民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