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1507)
报纸(6269)
图书(2440)
学位论文(1338)
视频(688)
会议论文(393)
图片(46)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1507)
报纸 (6269)
图书 (2440)
学位论文 (1338)
视频 (688)
图片 (46)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14182)
2012(1344)
2011(1328)
2009(725)
2008(608)
2007(389)
2006(205)
2003(104)
2001(48)
1995(20)
按来源分组
其它(3103)
客家研究辑刊(731)
江西社会科学(5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7)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神州(12)
西江月(8)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3)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中国社会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1)
明中叶的流民南方山区的开发:兼论“客家”名称的出现
作者:周雪香  来源:“明史在中国史上的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统以后,流民遍及全国13个省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流民人数达几百万,逐渐形成一些流民
广东梅县侨乡村客家围龙屋考察分析
作者:罗德胤  来源: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围龙屋  祠堂  厅堂  民居建筑  广东梅县 
描述:广东梅县侨乡村客家围龙屋考察分析
江西赣州客家5项舌运动类型
作者:张晓瑞 郑连斌 陆舜华  来源: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人的舌在舌外肌的协同作用下,各舌内肌的收缩或舒张可以使舌产生一些特殊的运动形式,这些特殊的舌运动类型已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的经典指标。客家人是华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对其进行调查丰富我国的人类群体遗传学资料。调查了520例(男343例,女177例)江西赣州地区的客家高中生的5项
客家話程度副詞的語法結構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話  程度副詞  詞彙  語法      兜仔      有兜仔 
描述:+V+(了/、)+數量成分、HF+性質形容詞、HF+縣態形容詞、HF+N等,除田野調查外,並結合運用行政院客委會2008年所出版的《九十七年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語料選粹海陸版》,典型的六個客家程度副詞爲代表,說明客家話程度副詞的語法結構。
台灣客家方言詞彙闗係與語言活力
作者:錦全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台灣客家方言  詞彙相似度  方言類聚  語言活力 
描述:本文客家話語言能力認證基本初級詞彙2,438條詞目在台灣四縣、海陸、饒平、大埔、詔安等客家方言以及閩南語和國語所對應的詞語,計算方言之間的詞彙四類相似度。第一類利用全部資料,第二類排除專有名詞詞目,第三類不計算通用漢語詞語,第四類不計算專名和通用漢語。本文還從計算的結果討論語言的活力。
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特征词
作者:侯小英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东江中上游本地话存在一批内部大体一致而周边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语,这些特征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片方言的个性特征,并有助于把握其周边方言的关系,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客方言的特征及内外关系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本文将对其中部分特征词语进行描写分析。
客家民居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作者:梁锦梅  来源:第七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青岛·崂山旅游文化研讨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是客家人世袭聚居地。这里,山水相连,风光旖旎,历史悠久,风情纯朴。在这块古老的客家土地上,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浓郁的客家历史文化,客家风土人情。尤其是那富有传奇色彩的客家民居,使多少游客流连忘返。
同宗同源的闽赣客家山歌——论闽西赣南客家山歌中的共性
作者:魏丹兰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来自一个共同
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
作者:刘淼水  来源:《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梅州客家人具有勤劳、朴实、好学、文明的美德。400多万的客家人长期在梅州的生息繁衍过程中,很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其中女子教育也比较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梅州客家先民中不少家族是从黄河流
闽西客家民居的形态成因浅析
作者:黄联辉  来源: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建筑  宗族观念  风水理论  客家文化  自然环境 
描述:文章从闽西的地域特点、客家人的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对闽西客家建筑诸多形态的成因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客家建筑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高度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深刻地反映了客家先人对所处客观生存环境适应、利用和改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