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66)
期刊(856)
学位论文(311)
视频(48)
会议论文(22)
图书(2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466)
期刊 (856)
学位论文 (311)
视频 (48)
会议论文 (22)
图书 (22)
按年份分组
2015(48)
2014(1133)
2013(291)
2012(343)
2011(261)
2010(227)
2009(144)
2008(133)
2006(38)
2001(1)
按来源分组
北京档案(4)
科学与文化(2)
客家(2)
安全与健康(2)
统一论坛(2)
世界遗产(1)
中国西部科技(1)
文化月刊(下旬刊)(1)
市场周刊(1)
歌曲(1)
客家教育研究
作者:叶少玲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教育  客家史 
描述:客家是中华汉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历代客家英才辈出,与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的传统直接相关。本文从教育兴学的角度探讨了客家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揭示了民族必旺,教育为本的真理。
客家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舞麒麟
作者:陈观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何谓客家?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汉语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意。《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相传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迁渡江,至9世纪末(唐
从规划管理角度谈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以龙岗客家民居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传统建筑文化  客家民居保护  建设用地分区控制  规划管理 
描述: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需求上,保护客家民居、延续龙岗传统建筑文脉、继承深圳地域文化,使客家民居传统特色能在新的规划建设中显现,成为龙岗地区城市规划工作的要务之一。
客家民居的生态意识
作者:李兴发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态意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物流——物质在空间各个环节中的流动  如流向  流速  流量  流距等  状况  流线上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应平衡而且适量  另外一个环节输出的物质为下一环节的资源  能流——能量来自宇宙  在最终返回到宇宙中去之前  信息流——空间中信息的流动是错综复杂的  各种各样繁多的信息随事件发生而发生  接着信息的接收  传递  屏障  记录  分析  加工  处理  反馈  控制运作等都是服务于物流和能流的。 
描述:本文首先简要讨论客家民居山地建筑的背景和基本特征,然后分析它作为一种生态空间环境应有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状况,分析建设者当时的生态意识,试图寻找今天客家民居或其他民居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时寻找改造其不足之处或不适应现实生活需求之处的可能性。
台湾客家宗祠与客家发展:以新竹县新埔镇为例
作者:刘碧蓉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前言唐宋以来,台湾的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至东南沿海闽粤地区移民避难,至16世纪,闽粤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日益恶化,遭致生活穷困,加上台湾官吏不顾禁令招民垦荒之引诱,他们便开始转往一海之隔的台湾来拓垦。清领台湾初期,竹堑(新竹)地区尚多为麋鹿漫游之荒野,至清康熙五十(1711)年间,汉人对竹堑已出现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探求龙岗村镇住宅新模式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居  保护  推陈出新 
描述:以系统和发展的观点对客家民居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它进行动态保护的理念——将传统的建筑赋予现代生活的内涵,使之被时代所接纳,从而焕发新的生命力与活力。根据深圳和龙岗地区的实际情况,探求一种集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住宅功能为一体的村镇住宅新模式。
海西客家与闽南妇女服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作者:刘运娟 甘应进 陈东生  来源: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人、闽南人皆源于中原汉族。由于迁徙时代和定居的生活环境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民系。客家(Hakka)民系是南迁汉民于南宋末年至明末清初,在赣闽粤边区与畲、瑶等土著融合而形成,具有独特方言、文化、风俗和特性的一个汉民族民系。[2]客家人对内与当
大万世居客家围保护规划研究
作者:张韧柘 吴迪  来源: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深圳  客家围  大万世居  保护规划 
描述:住功能以及进行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改造,可能引致文物本体的破坏,因此规划不要求恢复围屋的历史居住功能。但规划认为围屋作为原住民社区活动场所的历史功能应该尽量予以保留,并适当结合室外开敞空间布置社区活动
黎畲萧屋:一个可能源自畲族的客家宗族
作者:刘大可  来源: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关于客家与畲族的关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增能先生就曾发表文章,指出客家与畲族的关系非常密切。进入90年代后,谢重光、吴永章、蒋炳钊等先生从语言、服饰、饮食、地名、生产技能、生活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进一步论述了客家文化中包含畲族文化的成分,指出客家及其文化的形成是汉畲两族长期互动的结果。
客家村落体育的变迁与传承研究:以赣南古陂镇蓆狮、犁狮为例
作者:谭东辉  来源: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会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村落体育  变迁  传承 
描述:是建构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基础之上的,它不仅关系到其作为文化遗产本身的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及客家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客家文化对客家社会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记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