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LA-A、-B、-DRB1对偶基因与单套型频率估计:以慈
-
作者:林雅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HLA alleles Haplotypes Taiwanese HLA 对偶基因 单套型 台湾人
-
描述:對偶基因與單套型具有高度異質性。族群分群採用主成份分析與集群分析分析HLA-A和-B或HLA-A、-B和-DRB1對偶基因頻率,結果顯示閩南、客家與外省基因同質性較高,而原住民為一較特殊的族群。
-
信息传播:文化变迁的动力——对赣南两个围屋的民族志调查
-
作者:曾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信息传播 文化变迁 客家文化 赣南围屋 民族志
-
描述:以往完全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这信息传递十分迅速的时代,通过各种媒介的传递,对以往处于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元的传统客家围屋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致使很多文化特征都在简化、变异,甚至消失。在现代信息传播冲击下维护与发展这一独特族群文化对于保持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十分重大。 本论文通过对赣南两个客家围屋所在村落个案的研究,试图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信息传播现状与文化变迁现象进行民族志的重建。借用人类学、社会学惯用的民族志的质化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考察特定族群文化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发生重大衍变的问题,在现象的描述中总结规律,揭示信息传播在文化变迁中的角色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以期为研究特定族群的文化或者说是亚文化在新时代信息传播背景下的走向和发展进行思考和提供某些建议,为文化传播的总体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 论文从赣南客家族群传统文化入手,论述客家人通过聚族而居的围屋建筑,运用传说、象征、仪式等各种传统传播方式构建了一个等级分明、相互依赖又极具特色的族群文化系统,在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中传承与发展。再将两个围屋所在地目前所处的现代媒介环境勾勒出来,着重描述在此背景下,围屋文化几个重要特征出现的变迁现象。同时论述在与外来异质文化的交流激荡中,传统文化的张力作用使得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信息资源为己服务,维持族群认同和文化传承。 本文认为:一种新的文化的形成并不是单一的因素所可以决定得了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下的文化碰撞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格局。其中,大众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电视等大众传媒塑造和散播的大众文化、城市文化和消费文化影响着当地人的具体行为、自我认知以及社会关系。正是靠着大众媒体的演示与鼓励,客家围屋传统文化正在发生着变迁和重构。但文化主体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着这一切,其本身具有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借助于传统传播方式以达到文化适应与族群认同的目的。政治机构的信息指导、人际间的交流、大众传播的灌输,这三种力量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它们所构成的立体信息传播图景是客家传统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力。
-
屏東六堆地區客家祠堂匾聯文化內涵研究
-
作者:鄧佳萍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祠堂 匾聯文化
-
描述:間詞,則可以一窺客家文化多面向的文化特質。在各類的研究之中,仍可發現,客家文化是以「耕田讀史」為核心主軸而發展,誠然,這項文化特質,顯然亦與客家人長期遷徙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反映在個人身上,於是,在
-
屏東縣國小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
-
作者:吳雪如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權態度 人權知識
-
描述: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1.國小學生對於人權知識具有中上程度的理解。2.國小學生具有積極正向的人權態度。3.不同背景學生在人權知識的表現為:女生的人權知識顯
-
多元文化族群國小四年級學童長度與面積保留概念之比較研究
-
作者:王欽麟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族群 長度 面積 保留概念
-
描述:發展順序均為:1.位置、2.方向、3.形狀。七、面積保留概念涉及各改變要素,在原住民族群學童之發展順序為:1.位置、2.方向、3.形狀;在閩南與客家族群學童之發展順序為:1.方向、2.位置、3.形狀
-
客家武术文化渊源考—依据广东梅州客家人所从事的武术内容与形
-
作者:王亚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武术 技术风格 武术内容 武术形式
-
描述:行,据罗香林在30年代初《客家研究导论》中记载:“30年前,客家地方,男子中,学过武术的人占百分之七十。”近一百年来,客家武术中出现武术造诣比较深的人物有黄春楼(槐岗)、李志长(隆文)、谢仲文(松口)、朱进、钟路古、钟天宝(瑶西)、黄玉汀(槐岗)、熊孟修(绊坑)、詹冉(附城)、古细四(城东)、郑菊如(程江)、侯桃元(湾下)、谢铎元(附城)、刁海龙(附城)、张添荣、郑庆湘、王剑锋、王先光、王石梅(均松源)、曾繁道、谢亚潮、谢卓云、刘小番、温绍麟(均丙村)、李慕征、梁振云(松口)、刘官生、刘鸿章(畲坑)、黄禄师(荷泗);梅城近四五十年来有刁海龙的门徒曾柏祥、潘德、张登元、钟竹芳等。他们在客家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全面检索了关于客家武术的书籍、学术论文,并深入客家武术最重要的梅州地区开展调查、对当地武术专家、研究学者进行访谈,收集了大量口碑资料、录像资料。结合史志对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去伪存真,系统整理了客家武术各流派形成的历史、内容、风格特点,并对客家武术产生的历史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对客家武术技术风格、技术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客家武术进行了客观的历史评价。认为客家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通过对客家武术发展历史进行研究,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传统武术发展问题上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另外,本人还整理了客家武术发展中部分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此外,该研究还对客家武术的技术风格产生原因分析得出相关结论;通过调研得知,如今在梅州梅州地区武术开展情况很不景气。针对这一现状,在客家武术的保护和发展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
台湾地区中老年人长期生活满意度研究
-
作者:吕雅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 中老年人 长期资料 广义线性模型
-
描述:藉由長期追蹤中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來知道其生活滿意度之改變與哪些因素有關;本研究即從社會學觀點以緃貫面向之探討以了解影響台灣中老年人其生活滿意度改變的原因以及中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世化變化。
本研究之資料來源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989,1993,1999,2003 年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主要針對台灣地區57歲以上之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利用平均反應曲線來呈現中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長期趨勢,長期資料的廣義線性模型來分析中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之改變與哪些因素有關以及中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世化變化。
本研究發現影響中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改變之重要因素有「性別」、「年齡」、「籍貫」、「老年居住型態」、「婚姻狀態」、「老年工作型態」、「子女數」、「手足數」、「休閒活動參與數」、「社團活動參與數」等變項,研究結果顯示,有工作之中老年人其平均生活滿意度比沒有工作者高,其中,有工作之女性中老年人其平均生活滿意度比男性低;平均生活滿意度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客家族群於1989年時其平均生活滿意度高於閩南人族群,但於1993年時,其平均生活滿意度為最低;與配偶或子女孫子女同住之中老年人其平均生活滿意度比獨居之中老年人高,有偶之中老年人其生活滿意度比無偶之中老年人高;子女數愈多則中老年之之平均生活滿意度愈高;手足數愈多之女性中老年人其平均生活滿意度比男性中老年人高;社團休閒活動參與數較多者之中老年人其平均生活滿意度比參與數較少者高。
研究發現1993年時其中老年人平均生活滿意度為最低,而該年也社會經濟發展開始衰退之際,顯示社會經濟發展對中老年之生活滿意度深具影響;綜上所言,經濟、男女工作平等及族群認同度等因素對中老年人之生活滿意度具有影響力,本研究之結論希望能提供未來政府相關單位做為如何因應未來老人生活規劃之參考。
-
幕阜山方言语音研究
-
作者:陈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湘鄂赣 幕阜山 带音声母 边/鼻韵尾 送气分调
-
描述:。(3)定来二母多洪音不混而细音混同念[d‘],但有些方言洪音也混同念边音[1],如都昌县和湖口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现象值得关注,如残存“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章组归端”、“照二归精
-
台湾地区客家童谣之研究
-
作者:陈淑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童谣
-
描述:紹客家棚頭戲,包括其意義與作用,接著說明客家童謠與客家棚頭戲的相關。
第八章客家傳承童謠與創作童謠之比較。乃針對客家傳承童謠與創作童謠,而分別從主題內容及形式表現兩方面來進行比較。
第九章結論。綜合說明研究的過程與結果,希望透過此次的研究,能觸發新的觀點,更拓展客家童謠新的發展方向。
-
国立台湾戏曲专科学校地理课程的实施
-
作者:周玫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理课程 地理教学 课程实施因素
-
描述:至1.72%;高職部分,從3.03%降至1.15%。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為問卷調查,輔以訪談。共向學生發出問卷392份,回收373份,回收率達95.15%,有效樣本為356份。另訪談5位學生與2位教師。研究結果如下:
一、各科學生填答問卷對升學意願及畢業後是否從事表演藝術之統計分析
有316人願意繼續升學,占有效人數的88.76%。有201人希望畢業後從事表演藝術工作,占有效人數的56.46%。
二、學生填答問卷認為哪些地理課程對表演藝術較有幫助之統計分析
前三名依序為「世界地理」、「臺灣地理」、「人文地理」。
三、學生對於不利該校地理課程實施因素之態度分析
前三名依序為「升學不考會影響學校開地理的意願」、「學習地理對您的表演藝術課程有幫助」、「學校現在所用的地理教科書份量適中」。
四、地理課程實施態度分析-以平均統計量分析
整體平均數最高為「地理課程能夠增加您對生活環境的了解」。
五、地理課程實施態度分析-差異性比較分析
「不同的科別對地理課程實施態度看法差異性因素一覽表」發現,有13個因素看法具有差異性。「不同的部別對地理課程實施態度看法差異性因素一覽表」發現,有12個因素看法具有差異性。
由「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地理課程實施態度看法一致性一覽表」,發現該校學生對地理課程價值是正面的。另外,選擇升學與否的學生在「目前的地理課程與現實生活大致符合」、「地理測驗或評量成績普遍良好」因素中看法有差異性;而從學生畢業後是否會從事表演藝術工作,31個因素中顯示無差異性。
六、因素分析
產生7個可以解釋影響該校地理課程實施態度的因素,分別為「地理課程的運作」、「地理課程在該校教育的價值」、「教師地理專業能力」、「合適的地理教材」、「學生的重視程度」、「師生間的互動關係」、「地理課程時數」。
七、訪談結果分析
該校的地理教育,最好能配合術科的進度,將國中、高職的地理教材做一連貫、系統性的整理編撰;教學過程應力求生動活潑,多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