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40)
期刊(915)
学位论文(215)
图书(41)
会议论文(23)
视频(9)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40)
期刊 (915)
学位论文 (215)
图书 (41)
会议论文 (23)
视频 (9)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1094)
2013(223)
2012(192)
2011(210)
2010(145)
2009(70)
2008(63)
2006(36)
2004(19)
按来源分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2)
大众文艺(9)
中国音乐(6)
美与时代(下)(2)
宜春学院学报(2)
中国国家地理(1)
神州(1)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
赣南客家生活器具研究
作者:王炜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地区  客家文化  生活器具  开发利用 
描述:。赣南客家生活器具作为客家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生活器具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并且始终贯穿于客家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鲜活地记录了赣南客家民系的悠久历史文化,再现了客家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再现了客家人精神的文化内涵。本文的创新处在于全面系统的来研究赣南客家生活器具,把赣南客家生活器具单独划分出来进行基础的建设性研究,通过美学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论对赣南客家生活器具独有的价值、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观点,不单从艺术文化或者文化历史的角度出发研究,避免单纯性描述的研究和纯理论性的学术研究。本论文的另一特色在于对赣南客家生活器具这种特色资源进行全新的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得出新的创新点,对现代家居设计和文化发展提出新的灵感元素,这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赣南古堡寂无声——赣南客家围屋建筑型制与文化研究
作者:谢天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围屋  客家建筑  主要特征  文化研究 
描述: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赣南客家围屋建筑形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发展所经历的阶段,阐述了赣南围屋的主要特征,以几个典型的具体实例分析了围屋建筑的空间和型制,与闽粤建筑的区别和共同点.并运用现代建筑理论对它进行分析.
未曾忘却的记忆—赣南全南县迳镇“车马灯”民俗活动研究
作者:何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车马灯”民俗活动  音乐形态研究  功能性分析 
描述:并对其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及意义、目前研究综述、研究的重点难点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介绍。第一章,全南县、迳镇、马古塘村的历史、地域与信仰研究。对“车马灯”民俗活动生存土壤与生存环境的分析有利于
赣南地区客家教育研究
作者:李丽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教育  客家妇女  客家文化  客家精神 
描述:强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爱国爱乡,团结齐心的精神;重视后代教育、鼓励成才;对工作讲诚信、讲义气、对长辈讲忠孝等等。客家教育包含了知识、人格、社会正义感、责任感、生存能力以及永无止境的拼搏精神等内容,它注重言传身教的方式,并形成了代代相沿的传统。 赣南地区是客家的大本营之一,其教育的发展也先于其他客家地区。本论文的很多素材(包括地方志、族谱、方言、歌谣、楹联等)都是取材于赣南地区的赣州、龙南、定南、兴国等地,通过研究赣南地区的客家人教育,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客家精神,并使其能够代代相传下去。 本文在绪论部分主要对“赣南地区客家教育”这一个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并对论文中反复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对《地方...
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研究
作者:陈伟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族  赣南  客家  祠堂宗族  需求 
描述:理解宗族的本质以及正确对待、处理当今的宗族问题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绪论对宗族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学术史回顾,同时也对各式各样的“宗族”概念进梳理,并在学习吸收相关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宗族”、“祠堂宗族”、“自在性宗族”作出了符合本文写作意图的界定。第一章也在学习吸收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赣南与“客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概述。第二章抓住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的物质经济基础一族产、意识形态、组织管理三个重点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主要成果有认为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的族产生成具有来源广泛灵活的特点,而族产的功用也多用于公益事业,这是宗族组织能够行使一系列生产互助、推动社区发展、兴办教育、社会基层保障等功能的基础。而在意识形态方面,除了一般的封建伦理意识和宗法意识外,赣南客家祠堂宗族还具有以祖先崇拜为主的泛神崇拜意识、强烈的宗族认同意识、强烈的风水意识、强烈的功名意识。这些意识观念都深深地打上了宗族生存斗争的烙印。祠堂宗族的组织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统分结合,分级管理”的模式,并坚持“民主选贤,论辈重能”的原则和方法生成管理组织。这也充分体现出赣南客家祠堂宗族在组织管理上充满民主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最后通过用马斯洛的人性基本需求理论对祠堂宗族进行整体审视发现,赣南客家宗族侧重在满足人们生存需求:如衣食住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第三章对近代以来赣南客家宗族的命运进行了回顾,对赣南客家祠堂宗族复兴以后的现状特征概括为与时俱进、组织状况不平衡、宗族功能趋于萎缩、宗族观念渐趋弱化。最后在结语中对赣南客家宗族进行了总结,并总括出影响赣南客家祠堂宗族命运的主要因素有地域因素、移民因素、政权因素、经济社会因素、人性需求满足与否的因素,也点出了笔者对研究宗族问题与宗族未来的基本看法。 本文创新之处有限,主要论述建立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追求的是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郭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民居  吉祥装饰  艺术 
描述:要内容。本文将从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的艺术概况、文化意义、审美特征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引言部分主要阐述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艺术研究的意义所在及研究现状。正文第一章对赣南客家传统民居作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第二章对其吉祥装饰进行分类,以便下文的进行。第三章是正文的主要部分。第三章主要探讨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艺术的文化意义,通过对民居吉祥装饰的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阐述族群记忆、客家思想、客家精神及风水理论在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艺术中的影响和体现。第四章从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的审美特征入手进行探讨,研究出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艺术在呈现出的写实性、引申性和教化性并存的特征。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艺术不是单纯的为了美观而美观,更多的是满足着赣南客家人精神的需要,直观的表现着建造者,设计者和使用者的生活状态、处世哲学和审美情趣。着重论述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哲学伦理的承载和传递,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赣南客家传统花窗装饰艺术探究
作者:赖敏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民居  花窗  装饰  意匠  艺术研究 
描述:同时反映了客家人典型的“集体记忆”。论文按照平面装饰和本体结构性装饰两个分类原则,从建筑装饰、艺术史和装饰艺术理论的角度全景式地分析了赣南客家花窗装饰艺术的历史流变;并对其装饰语言、表现手法、构成方式和文化内涵进行了细微探析。以此揭示潜藏于客家花窗背后的赣南客家传统文化观念、民俗心理和深层结构,以及客家民居建筑对装饰艺术的影响。
赣南客家传统吉祥图案研究
作者:王贵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  吉祥图案  装饰  应用 
描述:刻,值得我们后来人进行研究学习,并加以传承和创新。本文主要阐释了“吉祥图案”与客家人民生活的关系,首先对赣南客家文化体系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客家民系文化特征、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特征的联系做了概括性介绍、其次按照装饰题材进行了分类并与中原地区的吉祥图案做了细微比较,以便下文展开。通过对赣南客家文化内涵对传统吉祥图案影响的阐述,引出传统吉祥图案在赣南客家人民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全景式的分析了建筑、服饰、手工艺、生活器物中吉祥图案的演变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客家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演变、传承及应用。在此基础上,论文最后指出了出客家吉祥图案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邹育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建筑  传承与发展  装饰艺术 
描述:析和总结。通过对龙南县典型案例的关西新围、乌石围屋进行个例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探寻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围屋建筑装饰艺术特点。并且通过分析,总结出赣南客家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内涵,以及赣南客家人在此的影响。同时对对装饰艺术中的一些比较具有典型的纹饰样式、家具陈设进行详细的解释。借此深入的认识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感受中原文化的绵延不绝的气象和体味它们于无声无息中释放的沉郁的历史感。在推动赣南地区的建筑装饰特色和中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素材。更重要的传承和发展赣南地区民居装饰文化。
赣南地区客家服饰研究
作者:黄丽芸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客家服饰  客家工艺  客家文化 
描述:对于拯救客家文物、保护和宣扬客家文化,甚至开展客家风情旅游和开发工艺产品都有着积极影响。本文将根据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赣南地区的客家服饰的风格,美学特征,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服饰部分包括男子服饰、女子服饰、儿童服饰、婚丧礼服。客家男子服饰由于和一般汉族男子服饰差异较小,本文只对男子上衣、下装、足服,即对襟短衫、马褂、背心,大裆裤、长袍,草鞋、木屐进行分析。客家女子服饰与其她汉族女子服饰相差较大,尤其是首服、足服及饰品部分甚为丰富,文中泼墨较多。儿童服饰中的童帽是赣南地区比较独特和经典的一个种类,笔者对其种类、造型、结构、装饰工艺、社会功能、纹样寓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婚丧礼服部分介绍了赣南地区独有的人文环境和习俗风情,结合传统婚丧礼仪及风俗习惯,有利于加深对该地区婚丧礼服的理解。第三章主要讲述了服饰制作的三大工艺——织带、刺绣、镶银技术。第四章从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关系、畲族服饰关系总结出该地区的服饰特点,并从美学角度论证客家服饰具有对称统一、韵律和谐、对比突出的美学特征。本文第五章详细论述了赣南客家服饰传承了我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内涵、包含了强烈的宗族意识。研究民族文化时必须结合该地区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赣南地区的客家服饰在受到客家先民历史迁徙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与古代中原服饰形制相似的特点,即保持了传统的大襟、右衽,同时在其它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下,女子佩饰、发式以及服饰制作工艺表现出多姿多彩的别样风情。赣南地区的客家服饰还受到传统吉祥文化和客家宗族制度的影响,其服饰采用了大量祈福避邪、功名利禄、健康长寿、美满如意等吉祥纹样;在宗族意识的影响下,客家人长期保持了“衫裤”的服饰形制,并将其上升到了族群认同的标志层面,拒绝并排斥外来服饰。赣南地区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服饰是受自然环境、民族迁徙、民间信仰、少数民族杂居、文化特征等各个因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