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国客家博物馆引进上海旧校场木版年画展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上海市  客家  中国  画展  精神文化生活  展览 
描述:本刊讯 2011年12月20日,上海旧校场木版年画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为期40天的展览,是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创建国家一级馆的目标,提升展览水平而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引进的高品质展览。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教育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师范学院  科技学院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本科师范院校  优秀企业家  先进单位  领导干部  江西省 
描述:赣南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江西省历史上较早的两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之一,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办学近5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5万多人,其中大多已成为教育和各条战线的优秀骨干、优秀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学校也因此被社会誉为“客家摇篮最高学府”。[第一段]
桂东南客家民间舞蹈与民间信仰
作者:孙庆彬 庞梅 肖起清  期号:第3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舞蹈  民间信仰  民俗  桂东南 
描述:狮、舞麒麟、舞春牛、跳禾楼、采茶舞、竹马舞、跳傀僮、打杯舞等,桂东南客家信仰有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等;民间信仰是解读客家民间舞蹈内在精神的钥匙;客家民间舞蹈需要外界的包容,也需要客家人的“文化自觉”。
客家谚语意义构建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作者:戴斯谨  期号:第4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谚语  社会语言学  人文特征 
描述: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客家人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客家文化的有力表现。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根据客家谚语意义构建来探讨客家人文特征。
客家建筑艺术的根源探析
作者:陆瑶  期号:第26期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建筑  艺术 
描述:客家建筑艺术不仅与中原文明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也体现了客家人在与自然环境的博弈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客家建筑艺术的根源主要从历史根源、自然环境和中原文明这三个方面入手,剖析客家建筑艺术的深厚内涵。
走进生活感受文化光芒 来去客家庄
作者:罗诗城  期号:第198期 来源:远见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说到客家美食,就想到粄条;说到客家人,就想到勤俭精神,这是我们对客家文化的印象。然而在一言一语、一砖一瓦中,蕴藏着更多客家故事。要看到客家庄更深层的面貌,让我们走一趟客家庄。
认同建构为传播基础概念之初探:以美浓反水库运动为例
作者:林福岳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华传播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识动员  社区传播  社会运动  美浓反水库运动  族群认同  传播研究 
描述:动中,运动组织者所用的论述方式,是将论述植基於客家族群既有的认同上,提出反水库即等同於维护生存权、延续族群命脉、展现客家精神的诉求。在策略上则区隔我群与他群,突显美浓客家人的共同意识,并掌握对议题
台湾客家婚姻礼俗变迁之研究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客家  婚姻礼俗  定婚 
描述:的礼俗。客家人的婚姻观念是以广传家族、繁衍子孙为主要目的;传统客家婚姻礼俗极为讲究,每一项婚姻礼俗都代表客家人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探讨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之变迁,可说明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乃源自于大陆原乡
越南坚江省迪石市的华人经济
作者:阮孟强 阮明玉 陈金云 黄汉宝  期号:第4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南  坚江省  迪石市  华人经济  价值观  经营管理理念  经济结构 
描述:、海南、福建、客家等几个群体。无论在何处,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帮助。华人突出的品德是在职业上和生产经营上的坚韧、机敏和刻苦精神,积极主动地占领国内外的市场。在迪石市的几乎所有私营经济
台湾客家茶文化与文学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客家  茶文学  茶文化  客家茶 
描述:亦复如是。客家先民受限于自然条件和物质生活的匮乏,因而发展出一套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客家文化中饮茶文化,蕴涵着浓厚的礼仪规范以及文学精神,其内涵常藉由日常饮食的礼俗加以呈现。文章通过梳理出客家文化中的茶文化与茶礼俗,彰显客家先民的饮茶习惯,兹以了解客家民系俭朴、吃苦、硬颈精神及丰富的茶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