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精心打造客家文化品牌
作者:罗月花  期号:第6期 来源:商业文化(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历史  文化  著作  品牌 
描述:统文化;有些著作对客家族群迁徙和传播作了专门研究;客家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也有新的突破;客家语言研究的专著也体现了新的特点。这对丰富岭南文粹,振兴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为挖掘整理地域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了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
客家人主导的太平天国并非客家王朝
作者:阚波  期号:第1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客家王朝  客家人  各族起义 
描述:太平天国在军政构架上固然以广西等地的客家人为主导,但是其建立起来的政权却不能被简单地被视为客家王朝。太平天国应该被定义成由一系列各族起义所构成的革命运动。参与其中的客家人,背离了客家人的操行传统和文化精神,他们绝不能代表主流客家,而只应视为少数信仰异类搞出来的"民变"。
赣南围屋的经济思想浅析
作者:赖施成 罗丽萍  期号:第36期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围屋  经济思想  价值利用 
描述:赣南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象征,它的出现与存继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从其建造、功能发挥、维修保护无不体现出客家人朴素的经济思想。认真理清围屋与客家人经济思想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并指导围屋的保护和利用。
略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钟念军  期号:第9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地区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描述: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民族普适的价值,客家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客家地区高校应充分挖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台湾漳州客家人的宗族意识与组织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4期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宗族意识  漳州  组织  台湾省  中原文化  客家研究  传统精神 
描述:一、漳州之建置 客家祖先在千余年的迁徙历史过程中.继承了中原文化传统精神,再吸收南方各民系之文化,而逐步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20世纪30年代,客家研究先驱罗香林,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志书、谱牒,先后写成《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两书,考证客家姓氏族谱中对自家姓氏渊源的记载.
赣南客家装饰纹样在特色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李群  期号:第14期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装饰纹样  餐饮空间设计 
描述:现代餐饮空间设计在满足物质需求与实用要求时,更注重对环境的文化内涵、意韵氛围、艺术品位等精神功能的需求。赣南客家装饰纹样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着显著的地方文化色彩。将赣南客家装饰纹样运用在餐饮空间设计中既丰富装饰设计语言,又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餐饮空间装饰文化内涵的需要。
多元一体、两岸一家:以福建小溪张氏为个案研究
作者:王晓云  期号:第2期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元一体  闽台  张氏 
描述:文化,体现了坚贞不屈、抵抗侵略的民族品质和迁徙繁衍、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是多元一体、两岸一家的有力代表。
全力推进大美汀州建设:访长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日源
作者:王永根 林金长  期号:第11期 来源:人民政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大常委会  贯彻落实  长汀县  水土流失治理  大美  生态文化  旅游资源  客家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 
描述:长汀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美丽山城。独特的文化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点燃了"大美汀州"的梦想。"近年来,长汀县人大常委会创新理念,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习
弘扬客家文化,打造特色学校
作者:李浩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特色  学校  客家话  馆校合作 
描述: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优秀的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学校,是学校创新德育的一个"金点子"。在学校里营造"客味"十足的校园文化,讲好"原味"的客家话,推广"客家山歌"进校园,开展"客家系列"特色主题活动,建立"校馆"合作关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
佳缘绝配 玲珑剔透:清初白玉灵芝如意赏析
作者:吴丽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灵芝  清初  旧石器时代  玉石  玉器  白玉  文化进程  中华文明史  中华民族  精神寄托 
描述: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已经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玉石从最初的装饰品慢慢演化成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几千年来,玉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玉的神化和灵物的概念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