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110)
报纸(3174)
学位论文(713)
图书(647)
会议论文(201)
视频(138)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110)
报纸 (3174)
学位论文 (713)
图书 (647)
会议论文 (201)
视频 (138)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40)
2014(5055)
2013(685)
2012(724)
2011(695)
2010(568)
2009(314)
2008(305)
2007(183)
2000(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31)
客家研究辑刊(320)
神州民俗(1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
规划师(5)
艺苑(3)
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2)
山东纺织经济(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文博(1)
客家界说客家起始年代问题
作者:钟嘉谋  期号:第1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起始年代  客家话  客家先民  客家学  罗香林  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源流  犹太人  中原汉人  异族通婚 
描述:客家界说客家起始年代问题美钟嘉谋全球客家人究竟有多少,没有准确的估计。据世界客家总会的估计,约有亿之多。罗香林教授在1950年出版的《客家源流考》中,估计客家人口约为2529万人。40年来.中国人口由4亿增至11亿,即增加2.75倍,照此伸算,全...
闽越文化客家文化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迁汉人  闽越土著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客家文化 
描述:利引进,流传广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客家具有广泛的闽越族信众基础和闽越巫文化背景。客家妇女不缠足之俗亦源于百越或阅越文化,客家方言的一些特殊词汇和特殊语法,据研究是受古百越语影响所致。如此等等,说明客家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南迁汉人文化闽越文化交融的结果。
杨救贫江西形势派风水术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S1期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杨救贫  风水术  江西形势派  赣南 
描述:杨救贫是生活在唐末,在赣南从事风水实践的风水先生。他与其传人开创了江西形势派风水术,在宋至明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广为流传。杨救贫江西形势派风水术在赣南影响至深,对他和江西形势派风水术进行研究,是开发和利用赣南客家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谢重光客家文化研究
作者:杨际平  期号:第4期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重光  中国  客家文化研究  客家学研究  研究方法 
描述:谢重光客家文化研究●杨际平谢重光,1947年月生,福建省武平县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广东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客家学会理事、《客家》杂志主编。谢重光是近年来在客家学领域极其活跃的一位学者,他...
川南山歌客家文化
作者:崔译文  期号:第9期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川南山歌  客家文化  传承 
描述:"川南山歌"为清代中期客家人迁入四川威远石坪后,将其独特的客家山歌当地文化融合而成。这里主要从"川南山歌"的形成过程、歌词形态、歌唱形式等方面挖掘其蕴含的客家文化,并通过它与惠州客家山歌的对比,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客家服饰自然环境
作者:陈佳  期号:第29期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服饰  自然环境  适应性 
描述:任何文化的产生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客家服饰文化的形成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早期客家服饰的形成和发展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由于当地独特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客家服饰在款式、形制上逐渐形成了自己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这种浓厚的区域特色服饰成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一词的内涵外延
作者:李艳燕  期号:第12期 来源:新课程(中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 C.岭南文化存在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之中 D.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 学生做完这个题目后,有同学翻着书本问我:“老师,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什么关系?题目中选项我能做出来,可是我看看书,又觉得它们之间好像还有整体部分的关系。
关于河洛文化“河洛学”
作者:崔灿  期号:第1期 来源:河洛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洛文化  地域文化  中原官话  洛学  春秋战国时期  少数民族语言  方言学  割据势力  宗法制度  区域文化 
描述: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都是古代中原官话传播到南方,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相融合而形成的。现在的中原方言现在的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母子关系,因为它们的根都是古代中原官话。古代中原官话是源,现代各方言都是流。那么,对我国的地域文化是否也可以如此分析、认识?[第一段]
客语缅彝语的特殊渊源探索
作者:罗肇锦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彝语支  渊源  客语  宗教信仰  社会习俗  哈尼语  纳西语  拉祜语 
描述:学术上一般称彝语、哈尼语、纳西语、白语、拉祜语、傈僳语等为“缅彝语系的彝语支”,这些语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边区的山峦,他们生活在山区数千年,有着他人不同的语言、宗教信仰等习俗。另外在闽、粤、赣山区,也住有一支有着独特语言、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的客家。
论筝的历史发展变迁
作者:王冠  期号:第6期 来源:音乐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筝  历史  发展  变迁 
描述:秦筝传入中原,赵、郑、楚、吴相继流行,后来随着客家人的三次大迁陟,筝又传至闽、粤。流传至各地的筝乐,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民俗、方言等因素长期的影响,并与当地民间音乐互相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除了在地域上的传播不断扩大,它本身的外形制作在我国古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