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光地理查询系统在南部客家区域之建置与应用
-
作者:郭训德 陈慧萍 陈瑞玲 陈孟君
期号:第4期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休闲旅游 地理资讯系统 查询系统
-
描述:網路數位化的方式資源共享。而地理資訊系統不僅僅只是顯示出地理座標,也是保存空間資料的最佳資料庫。 現今對於地理資訊系統所做的應用研究相當的豐富,但對於客家地區的應用研究卻是少之又少,因此這部份是值得
-
客家人与徽商的比较
-
作者:洪佳莹
期号:第5期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徽商 精神
-
描述:客家人与徽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我国比较有名的,客家人和徽商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们自己内部的独特精神,都是他们传成以及继续发扬自己本民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占据着一个大的地位。在他们的各自精神中,有着很多的相通及相同处,在这呢,我就浅谈一下客家人与徽商的相同之处。
-
客家文化研究与客家文化的产业化:论客家文化产业的建构方向
-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产业 文化园区 文化观光
-
描述: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商品、文化特色产业以及文化符码旅游意象,是客家地区发展文化观光、招睐人潮的重要方向。
-
基督教在近代客家人中间的传播与影响
-
作者:左芙蓉
期号:第3期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族 基督教 信仰
-
描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客家人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他们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等问题均成为研究对象。但是 ,从宏观的角度对基督教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细致的探究 ,却未能引起中国学者的足够重视。应该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
客家传统竹家具的特色与开发价值
-
作者:林爱芳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传统 竹家具 开发
-
描述:历史上,客家人对竹的加工、制作和使用非常普遍,竹家具是其中最主要的。当前,竹家具不再为人们青睐,其原因令人深思。开发传统的竹家具可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客家山区丰富的竹资源,促进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竹家具的开发应该注意二点:造型设计、科技加工。
-
闽西客家体育文化研究
-
作者:郭善强
期号:第3期
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客家 体育文化
-
描述: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论述了闽西客家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具体项目形式,客观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对其保护和发展着手点: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正确引导;积极利用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和休闲旅游这两个平台等。旨在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闽西客家体育文化服务。
-
我生来就是搞音乐的:访客家筝传人罗德栽
-
作者:孟建军
期号:第6期
来源:乐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音乐艺术 艺术欣赏 罗德栽
-
描述:三月的广州气候怡人,借出差的机会,随朋友到星海音乐学院宿舍拜访客家筝传人罗德栽先生。罗德栽先生是中国笛、箫、客家筝演奏家、教育家,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原副所长(星海音乐学院原副主编),原广东省汉乐研究会会长。罗先生家中整洁干净,墙上有书法作品和他夫人弹筝的照片。罗先生笑容可掬,谈吐儒雅。
-
探析客家白鹭“抢打轿”民俗体育及其传承价值
-
作者:张玉菊 吴玉华 曾晓莉
期号:第3期
来源:贵州体育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俗体育 抢打轿 白鹭村
-
描述:"抢打轿"是赣县白鹭村客家一项祈福求子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场面壮观,竞争激烈,参与面广,体现了白鹭村客家人团结和睦,同心协力,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其历史渊源,活动组织程序,传承价值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
馈赠与回馈:壮族与客家经济关系研究之二
-
作者:袁丽红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族 客家 馈赠 回馈
-
描述:在壮族与客家的交往过程中,相互馈赠的情况极为普遍。从馈赠的类型来看,既有礼节性馈赠,也有互助式馈赠;从馈赠的内容来看,既有金钱也有实物;从馈赠的范围来看,既有亲戚之间的馈赠,也有同学朋友之间的馈赠,还有邻里之间的馈赠。壮族与客家之间馈赠的普遍存在说明这两个族群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和谐、融洽的。
-
客家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
-
作者:冯莎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符号 差异平面化
-
描述:“客家”与“祖地”、“客家”与“豆花”互为文化符号,在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符号的意义往往随情境而发生变化,建构的语义规则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之风,可能导致人们追求“差异感”而不关心差异本身,有导致差异平面化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