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文学与中央苏区文学源流浅论
作者:周建华  期号:第5期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学  中央苏区文学  源流 
描述: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客家文学从内在精神、创作队伍到艺术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为中央苏区文学提供了借鉴或支持,是中央苏区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童心爱家乡,快乐促成长
作者:赖静怡  期号:第2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州市  历史悠久  江西省  童心  名胜古迹  家乡  学生  人文精神  快乐  红色 
描述:赣州市位于江西省的南大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素有"人文赣州""客家赣州""宋城赣州""山水赣州""红色赣州"等美称。为培育、传承赣州市优秀的人文精神,激发当代小学
客家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探析
作者:吴美娜 张奕亮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民系  建筑造型  客家文化  文化传承  客家民居  围龙屋  建筑形式  传统文化  建筑技术 
描述:一、研究背景(一)建筑与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观念认为,建筑既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实际上,建筑更是文化的。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建筑能够很好的体现和传承地区文化。
生存资本与生活空间的竞争:以台湾中部两部客家移民族谱为讨论
作者:陈瑛珣  期号:第2期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生存资本  地域社会文化  客家移民  家谱 
描述:居地之后,建立移民聚落空间的历程。本文试以台中石冈《刘元龙公派下家谱》、苗栗铜锣《李氏宗谱史记》为讨论对象,探讨清代渡海来台拓垦的先民们,借由精神上血缘凝聚力与物质上的经济合作力量,以宗族为单位,建构生存空间,逐步地域社会化的过程。
骨头裂开 生出花朵(评论):评王勇英的《盲婆》
作者:王迅  期号:第6期 来源:红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篇小说  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  客家文化  少年儿童  创作  美好生活  精神偶像  弱势群体  苦难现实 
描述:《盲婆》是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王勇英多年前已创作但没发表的中篇小说。在此之前,王勇英曾写出了大量的童话作品,成为众多少年儿童心中的精神偶像。近期,她"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出版,标志着她的创作更臻新的高度。这系列作品以独特的客家文化风
萧殷十七年的文艺美学观
作者:谭元亨  期号:第4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萧殷  文艺美学  气血论  反教条主义 
描述:萧殷关于"气血"的思想,首先强调的是对真正生活的体验,这方可以使人物有血有肉,使文章有生命的血色;而一个作家的艺术修养,思想高度以及精神境界,则是一以贯之的"气"。"气血"论,正是针对当时教条主义、形而上学而提倡的,代表了萧殷十七年的美学主张。
蕉岭革命传统一脉承
作者:汤国云  期号:第6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逢甲  蕉岭县  爱国主义精神  谢晋  民族英雄  英雄人物  广东省  台湾  孙中山  教育家 
描述:蕉岭县人民历来富有爱国主义和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具有客家文化最优秀的传统,特别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就有一批英雄人物,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如林丹九、丘逢甲、谢晋元……
清流客家山歌艺术性管窥
作者:李晓红  期号:第2期 来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流客家山歌  题材内容  曲式结构  调式节奏 
描述:清流客家山歌音采富丽、曲调优美、短小押韵、易记易唱,既表现了清流人民爽朗豪放、刚强弘毅、刻苦耐劳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又能委婉细腻地曲尽衷肠。本文从劳动生活、婚姻爱情、歌颂红军解放清流的三类山歌歌曲的曲式结构、调式、节奏进行探讨。
百岁兰花更幽香
作者:刘湛萱  期号:第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花  百岁老人  广东省  客家话  革命老区  职工住宅  广州市东山区  丰顺县  母亲  老人斑 
描述:,欢迎,请坐。"张婆婆个头不高,体形适中,覆顶银丝耀眼,虽有老人斑,却面色红润。78岁的女儿(前广东省党校组织处处长)曾郁青与她同住。曾郁青热情接待笔者,入座品茗后,曾郁青向我娓娓讲述"寿星婆"故事。张老婆婆端坐沙发,精神矍铄,
闽西客家号子探析
作者:廖旭华  期号:第6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客家劳动号子  音乐 
描述:闽西客家号子形成和发展经过了初始期、歌谣期和歌腔期,它产生于生产劳动,又能动地为生产劳动服务,朴实地表现着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闽西客家号子为闽西的生产劳动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