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65)
期刊(1505)
图书(785)
学位论文(129)
视频(71)
会议论文(24)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865)
期刊 (1505)
图书 (785)
学位论文 (129)
视频 (71)
会议论文 (24)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5(78)
2014(2263)
2012(375)
2011(391)
2007(62)
2001(16)
1992(11)
1991(6)
1990(4)
1989(5)
按来源分组
其它(454)
源流(16)
党史文苑(4)
理论学习月刊(2)
广东大经贸(1)
中国农业科学(1)
集邮博览(1)
党建文汇(上半月)(1)
理论导报(1)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
吴宏聪:从教从学六十年
作者:林运来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共产党  文学研究会  中国新文学  中文系  人文学院  西南联大  广西大学 
描述: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东鲁迅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丘逢甲研究会会长等职。著作甚丰,除主编多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还有《闻一多文化观及其它》(论文集)、《岭南文论》(二辑)、《丘逢甲研究》(二辑)等。
红色之旅 游古田会议旧址 忆闽西革命精神
作者:彭松  期号:第7期 来源:家用汽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旧址  毛泽东  红色旅游  闽西  中国共产党  高速公路  客家风情  革命精神  经验教训 
描述:为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趁着前往福建的机会,我专程去了趟向往很久的古田会议旧址。在这里,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被通过;在这里,总结南昌起义经验教训后,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被确立;在这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召开的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中国圆形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作者:徐懿睿 钟兆荣  期号:第4期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圆形建筑  建筑设计  文化内涵 
描述:中国,圆形建筑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从闽南的客家土楼民居的格局,到皇家礼制建筑的天坛的气势,甚至还包括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风格,都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中国文化中圆形的精神内涵。
客家“白屋”播下燎原火种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  客家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  中国特色  革命道路  农村革命根据地  民居建筑  中国共产党 
描述:这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这里,留下了毛泽东的著作——《井冈山的战斗》。这里,也是星火燎原燃神州的火种诞生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民进成长中的客家因素
作者:暂无 期号:第43期 来源:九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民进成长中的客家因素
母亲,我灵魂深处铭刻着您的英名
作者:刘宝干  期号:第2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母亲  中国共产党  马来西亚  客家妇女  父亲  游击战争  历史档案  游击队  资本家  松柏 
描述:,大埔县百侯旧在松柏坑人,烈士刘宝碧之母。"我的父亲十来岁便被"卖猪仔"到马来西亚,一直在柔佛州英国资本家所开办的锡矿里当苦工。由于他的诚实和勤劳,三几年便被允许返唐山(祖国)一次,在数次往返中,母亲生下一姐二兄和我共4人。父亲除几
赣南客家籍将军的文化情结
作者:周建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文化情结  将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  毛泽东  周恩来 
描述: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同时,在这33万客家子弟中,经过无数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也锤炼出了132位将军。这132位将军,绝大多数都出身于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柴、放牛,帮大人干农活,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屈指可数的少数几个上过
历史红,山林好
作者:游海华  期号:第6期 来源:人与生物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文化遗产  山林  地方文献  高山  江西省西南部  湘赣边界  革命传统教育  罗霄山脉中段  自然风光 
描述:来的"井江"边,被称为"井江山",后来依客家语音,演变为"井冈山",成为当地百姓对以五指峰为主峰
回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钟期的心路历程
作者:李华生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职工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路历程  惠州市  父亲  山茶花  百业  新时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际劳动节  客家  中国共产党 
描述:生称之为"山沟里的山茶花"究竟盛开在哪里?父亲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那朵山茶花开在广
江西红色歌谣的产生及其艺术价值
作者:张涛  期号:第2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江西  艺术价值  客家山歌  革命根据地  红军  中国共产党  地缘关系  爱情生活  毛泽东 
描述:人口迁入江西。江西歌谣,尤其赣南的“客家山歌”、赣北的“打鼓歌”等受中原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江西歌谣的形式绝大部分为四句七言体。也有四句半(拖山调)、四句五言体。武宁的“打鼓歌”多是三句半。小调多属生活小调,以调带词。元代,江西高安音学家周德清,于公元1324年著《中原韵》,列“正语作词起例”“北曲音韵十九个部首”,对江西的音乐、戏曲、民歌的咬字吐音都有一定的影响。至今,江西的赣剧、各路采茶戏的念白仍用中州韵。在赣南、赣西的一些歌谣和语言中尚有古汉语音韵。江西山多,过去交通闭塞,造成了“江西地不平,十里九样声”的现象。各地的山歌都以当地方言歌唱,形成了多元的风格。赣南各县及永新、莲花等地,歌谣和语言中仍保留着不少古汉语的称谓和形容词,这些地区的歌谣比较粗犷、古朴。 江西歌谣的共性是:口头性、群众性、地方性及红色歌谣的革命性和斗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