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河洛礼乐文化对客家文化的影响
作者:张留见  期号:第2期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人  河洛地区  礼乐制度  重视教育  河洛文化  孔子  儒家文化  周公 
描述:一礼乐制度的确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就有了礼乐的雏形。夏商周三代,虽然出现了政权更替,但一脉相承的礼乐文化在河洛地区不但从未中断,而且"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
福建连城民俗“走古事”的客家文化内涵分析
作者:雷聪  期号:第4期 来源: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坊“走古事”  客家民系  客家文化  文化内涵 
描述:“走古事”是福建省连城县罗坊乡人民每年元宵节举行的客家民俗活动,其历史起源、发展经历、组织准备、活动过程等都有着独特的客家文化特色。罗坊“走古事”这一客家民俗既有客家文化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
生存资本与生活空间的竞争:以台湾中部两部客家移民族谱为讨论
作者:陈瑛珣  期号:第2期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生存资本  地域社会文化  客家移民  家谱 
描述:居地之后,建立移民聚落空间的历程。本文试以台中石冈《刘元龙公派下家谱》、苗栗铜锣《李氏宗谱史记》为讨论对象,探讨清代渡海来台拓垦的先民们,借由精神上血缘凝聚力与物质上的经济合作力量,以宗族为单位,建构生存空间,逐步地域社会化的过程
客侨婚俗之“跨火盆”源考
作者:林汉筠  期号:第5期 来源:办公室业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侨  婚俗  跨火盆 
描述:学概论》)。客家婚俗作为民俗中的一种,体现形式众多,如"跨火盆"仪式,融入婚俗之中,作为婚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不断传承,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试图以立体的方式解析"跨火盆"的成因,以求方家教正。
勾勒客家文化在台湾传承和变迁的轨迹——读谢重光《闽台客家社
作者:兰俏梅 蓝七妹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谢重光  客家文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年9月  轨迹  变迁  传承  台湾  闽台文化  关系研究  文化关系  亲缘关系  成系统  全方位  特殊性  同质性  区域内  作为 
描述:家亲缘关系的独到见解,读后深感立论有据,论述严谨,资料翔实,得益良多。本书首先探讨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闽西(即宋元明清的汀州)社会与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及闽西客家在客家大本营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本书认为
学生思维定势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的研究:以客家方言学生为例
作者:李裕娴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思维定势  英语习得 
描述:客家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客家话思维定势不可避免地干扰大学英语学习中有限的英语思维。借助客家话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语音、词汇、句子、篇章、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避免中文式英语产生。
客家社区的传统建构与文化抗争-以粤东钟姓护祠事件为例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拆迁  护祠  传统建构  文化抗争 
描述:经历了一个构建和创造、再造的过程,并促使地方社会文化变化发展,传统文化在“无意识地传承”的同时又被“有意识地创造”。面对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和扩张,传统文化没有消失、中断,而是继续作用,甚至在许多层面强大和复兴。
浅谈梅县唐代水车窑的历史地位
作者:侯鸿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  水车窑  历史地位 
描述:水车窑,又称梅县窑,创于唐代初期,兴盛于唐代中晚期,是唐代烧造青瓷的古窑。其产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所需,还远销海外。水车窑,在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影响明清时期畲民家族化及其族规的三个重要因素
作者:赖艳华  期号:第4期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民  家族化  族规  影响因素 
描述:畲民家族化的形成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畲民伴随战争和生存需要辗转迁徙,在与汉族特别是客家民系的冲突与交融中,其家族化及族规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受到畲民转战游耕迁徙、畲族母权特色、强势汉文化包围等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洛带十二景:古镇文化产业考察研究
作者:李军  期号:第5期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二景  洛带  文化产业 
描述:成都洛带的十二景资源,为洛带的旅游文化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素材。在深度开发过程中,应以客家文化及洛带历史文化作为现实注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的文化、经济价值,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