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516)
报纸(1251)
学位论文(314)
图书(177)
会议论文(67)
视频(5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516)
报纸 (1251)
学位论文 (314)
图书 (177)
会议论文 (67)
视频 (54)
按年份分组
2015(54)
2014(1790)
2012(299)
2009(122)
2008(122)
2007(74)
2006(47)
2005(26)
2004(33)
198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29)
客家研究辑刊(168)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78)
嘉应学院学报(69)
嘉应大学学报(1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
中国经济史研究(2)
南方农业学报(1)
体育学刊(1)
日据初期新竹地区初等教育与地方社会
作者:傅宝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社会  初等教育  教育制度  国家权力  殖民统治  教育政策  国家话语  教育系统 
描述:率提高及对师资培育的重视应归因于日本统治时期的教育政策。同时许多学者也肯定日本的教育制度对台湾的近代化有其贡献。然而这种教育形塑过程是如何达成的,国家权力如何与地方社会互动,初期台湾地方社会又是以何种心态面对此种教育制度,对地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是本文研究的旨趣所在。[第一段]
客家社区的传统建构与文化抗争-以粤东钟姓护祠事件为例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拆迁  护祠  传统建构  文化抗争 
描述:经历了一个构建和创造、再造的过程,并促使地方社会文化变化发展,传统文化在“无意识地传承”的同时又被“有意识地创造”。面对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和扩张,传统文化没有消失、中断,而是继续作用,甚至在许多层面强大和复兴。
国家对地方的统治与民族关系:评《广西移民社会与太平天国[本
作者:金裕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移民社会  广西省  民族关系  统治  国家  社会背景  中国近代史 
描述:《广西移民社会与太平天国[本文编]》一书着眼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端地广西省,移民社会形成的各阶层的动向,考察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太平天国运动(1850年~1864年)及其社会背景。这本书把社会各阶层的特征置于中国社会,分析了拜上帝会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中央王朝和广西移民社会之间的矛盾。
赣南客家婚俗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作者:蓝希琳 罗琼  期号:第1期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婚俗  变迁  功能 
描述: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本文拟就赣南客家婚俗予以详细表述,探析其社会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客家传统宗族社会论略
作者:吴永章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传统宗族  村落民俗  姓氏与堂号堂联 
描述:本文较全面系统分析了客家传统宗族社会较牢固与宗族观念较强烈的历史原因与表现形式。同时,通过对客家传统宗族社会的论述,用以揭示: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客家人眷恋中原的深沉浓烈情结。
认表亲:赣南畲族拓展“社会圈子”的实践
作者:蓝希瑜  期号:第1期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畲族  “认表亲”  拟制亲属关系  “社会圈子” 
描述:"认表亲"是赣南畲族的一民俗事象,究其本质它是赣南畲人扩展"社会圈子"的实践,更是"小姓"畲人的一种社会适用策略。通过认表亲,畲人与"非亲非戚"的陌生世界建构起一种基于血亲和姻亲的拟制亲属关系,与他群建立起"亲属般"的族群关系。
小康社会与民系意识的自觉
作者:谭元亨  期号:第2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  先进文化  小康社会  民系意识  文化政策 
描述:乃至上千万的“新客家”仍在不断涌入。众所周知 ,移民优势 ,说到底 ,则是一种有集八方智慧的优势 ,正是智慧的力量 ,推动了移民区域社会的长足发展。在广东 ,三大民系 ,无不打有深刻的移民印记。广府
文教与社会力:敬字亭与客家社会意象的建构
作者:傅宝玉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敬字亭  惜字崇文  文化符号  集体记忆  公众场域  社会建构 
描述:關信仰文化爲例,分別由惜字現象所涉及的國家控制、文字教化與社會統合等角度,探討敬字亭所代表的文化基模(culture schema)的底層意涵,並從集體記憶與空間場域兩個面向切入,解析當代客家意識的建構。根據本文研究發現,敬字亭作爲一種集體記憶與文化符號,從傳統到當代似乎呈現以下之趨向:(一)「惜字崇文」的象徵意義被保留,並轉介爲對知識教育的講求。(二)地方社會交織互構與自我超克的記憶落實爲社區振興與在地情感的凝聚。(三)同時有關文教與社會力的記憶被聯繫到客家文化特有脈絡中,並進一步透過惜字祭典與相關展演論述的不斷操作,在當代客家族群文化重振運動的現實情境下,「敬字亭」作爲高揭文教與社會力的指標,成爲體現當代客家社會意象,實踐客家族群主體性的建構媒介。本文研究旨趣在嘗試透過敬字亭此一傳統符號與客家社會的關係爲例,理解當代客家社會建構的某些線索。
闽粤赣客家边区的兼业与地方社会——以龙川县长洲村、寻乌县高
作者:吕德文  期号:第2期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兼业  地方社会  客家 
描述:状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由此,兼业不仅仅在规定农户的经济行为方面具有意义,还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地方社会的特征。不过,致富逻辑下的兼业与历史以来的生存逻辑下的农业兼业状况具有传承性,兼业对于客家地域
社会资本到族群意识:以胡文虎与客家运动为例
作者:张侃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文虎  客家运动  社会资本  族群认同 
描述:来,以求对客家社会历史和客家族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