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落视野中的乡村社会整合―广东梅县书坑村的个案研究
-
作者:杨小柳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整合 乡村变迁 村落共同体
-
描述:广东梅县客家村庄书坑村利用村落共同体的整合因素,发动群众和外出华侨乡贤改善村庄基础设施,而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此实例,展现了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在改革开放30年巨变过程中的延续和创新,并探讨了这种延续和创新对于当代乡村社会整合的现实意义。
-
闽中土堡与流散中的客家文化
-
作者:陈其端
期号:第3期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中土堡 民族迁徙 文化流散 栖息生发
-
描述: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建筑形式,土堡形制与建筑特色的功能、成因和象征意义,体现着客家人集体意识与历史记忆的文化承转与持守。这在文化资本化、价值分享普世化的现实性上,其意义就不止于建筑学本体层面,同时更应是一个由特定流散族群体现出的文化流散与生发的价值延伸和启示。
-
惭愧祖师身世、法号、塔号、信仰性质诸问题及其在台湾传播的特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4期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惭愧祖师 信仰 粤东 南投 客家 福佬 移易混化
-
描述:、现实需要有深刻的内在关联,也反映了民间信仰因环境转变而移易混化的现象。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希图揭示客家文化在台湾传承和变迁的某些规律。
-
客家船灯艺术特征之研究:以武平船灯实地考察为例
-
作者:李金萍
期号:第2期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俗歌舞 武平船灯 艺术特征
-
描述:民俗歌舞武平船灯是一种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的,集歌、乐、舞、戏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深入挖掘武平地区的音乐素材,对其艺术特征进行考察分析与理论研究,是继承并保护这项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对丰富客家音乐的内容,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
浅论客家情歌的文词美
-
作者:熊茵
期号:第2期
来源:大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情歌 客家人 审美境界 修辞手法 音乐文化 客家话 审美特征 文词 语言 客家方言
-
描述:客家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它的音乐文化形象地再现了这个特殊民系历史各个阶段的社会现实。这种音乐文化以独特的魅力把我们带进了优美奇幻的审美境界。客家情歌的创作源泉在何处?对它的形式和内容到底怎么去认识?它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
-
赣南客家岁时体育文化特征与时代价值研究
-
作者:吴秀华 康辉斌 黄兴裕
期号:第1期
来源:内蒙古体育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特征 赣南客家 岁时体育
-
描述: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赣南客家岁时体育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赣南客家岁时体育具有鲜明的宗教民俗性、传承性、节日娱乐性、宗族性和时代性等特征。科学合理挖掘赣南客家岁时体育对推动赣南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试析客家舞蹈的风格特点
-
作者:李娟娟
期号:第1期
来源:新课程(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舞蹈 客家人 发展方向
-
描述:我国不仅地大物博,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重要支系,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客家舞蹈,更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掌握和了解客家舞蹈的具体特点以及风格,对于发展客家舞蹈文化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从永定到南靖:一个客家村落的东迁样板:以南靖田螺坑为例
-
作者:夏敏
期号:第1期
来源:闽台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螺坑 永定与南靖 东迁 道德维系
-
描述:田螺坑客家从永定向南靖东迁,在书面文本(谱牒)、口述资料、民居和生活习尚等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记,它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小型客家聚落的迁徙轨迹、血缘脉络、身份认同与现实处境,正是因为迁徙留下的这些个文化印记留在民众身上,使其不会因为地处闽南人占强势群体的南靖县而遮蔽客家身份。
-
广东客家采茶戏演唱与表演风格探究
-
作者:邵云
期号:第9期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采茶戏 演唱 风格 广东
-
描述:现存历史资料显示,作为地方戏曲的采茶戏其形成与演变有久远的历史。广东北部地区客家采茶戏音乐旋律较为活泼、音乐曲调清新、亦歌亦舞,语言是粤北地区极具地方特点的客家话,艺术表现形式形象独特,富有生动的现实生活气息,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并深受人们喜爱。
-
潮汕地区客家拳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
作者:陈国辉
期号:第3期
来源:凯里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潮汕 客家拳 现状 对策
-
描述:客家拳是近代广东武术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广泛流传于粤东潮汕地区.通过调查发现,客家拳存在着潮汕脉络缺乏梳理等历史遗留问题,面临着竞技风格同化、理论研究滞后等诸多现实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武术观等理念下,提出客家拳的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