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广电政策优惠少数族群案例之分析
-
作者:刘幼璃
期号:第1期
来源:广播与电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ce) 、「折价出售J (distress sale) 及「延迟付税证明J (tax
certificate) 。
然而这些优息政策是否符合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障原
则J ? 1989 年,华盛顿上诉法院在笠旦控血案判「折价出售」违宪,
但却在winter Park 案中判「比较听证优惠」合宪。一年之後,比较
听证会和折价出售两项优惠政策同时被最高法院在Metro Broadcast
包车的案子中确定合惠。不料1995 年,最高法院在Adarand 案却又认为
FCC对少数技群的优患政策违宪。
本文旨在探讨FCC对少数技群的优患政策及美国最高法院对该政
策的解释。监於美国对少数族群的优惠措施,我国政府相关单位在品
对特定族群(如客家与原住民)时,或许有可资借镜之处。
-
文化内涵与动画产业结合运用的分析与思考:以赣南客家文化为研
-
作者:罗洁
期号:第22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动画产业 文化传播
-
描述: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近年来逐渐被发展弘扬,但传承的力度和广度以及传播的手段等问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和思考如何利用动画手段来继承和弘扬客家文化,意在探讨一种独特的传播方式达到继承传统,传承文明的目的。
-
赣南客家禁忌民俗及其禳解
-
作者:温小兴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 禁忌 禳解
-
描述: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规范,违禁与解禁是禁忌发生作用的两大途径。为了规避违禁带来的惩罚,赣南民间形成了一套与之对应的解禁文化。通过对禁忌的禳解,最终维系着客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1980-2010赣南客家音乐研究之定量分析
-
作者:汤光华 郭莉
期号:第6期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音乐 研究 定量分析与启示
-
描述:对30年来的赣南客家音乐研究论文做统计、分析,旨在掌握这一研究领域的概貌、特征,解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指出:加强田野考查、正确把握文化"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关系、对音乐的再认识和多学科融合应该是今后赣南客家音乐研究者不可回避的实践路向和理论思考。
-
惠阳良井杨氏十三家宗族聚落形态及围屋形制衍变分析
-
作者:杨星星 赖瑛
期号:第6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惠阳 客家 聚落 围屋
-
描述:惠阳是广东珠三角地区主要客家聚居地,其中良井镇客家杨氏十三家聚落群便是明末清初之际客家迁入惠阳地区之后逐渐发展而成的。本文基于深入田野调查资料,对该聚落空间组织及层次分布所表达的中国传统礼制社会等级思想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其围屋建筑形制的发展演变特点。
-
广东梅州客家人起源的线粒体遗传学分析
-
作者:蔡贵庆 朱伟锋 伍新尧 苏娜 伊惠 陈丽娴 孙宏钰
期号:第B03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客家人 遗传分析
-
描述:,聚类分析显示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与福建长汀客家人、广东汉族、广西壮族属同一组,遗传距离最近。【结论】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与福建长汀客家人和中国南部人群有着较近的遗传学联系。[著者文摘]
-
“南国牡丹”——闽西汉剧的传承发展
-
作者:孙国亮
期号:第4期
来源:艺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地区 汉剧 客家人 文化艺术 牡丹 艺术寄托 湖南 地方戏曲 客家先民 南戏
-
描述:的强烈。于是,离此地相对最近、又最接近中原主流文明,甚至连剧中的韵白都是中州韵的湖南楚南戏
-
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之现状与对策探析
-
作者:周晓雷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乡村旅游开发 限制性因素 可持续旅游发展
-
描述: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
客家音乐文化对开展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作用与意义
-
作者:李豫虔
期号:第8期
来源: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
-
描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的"客家文化",与之相联系,还产生了相对独立的"客家音乐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凉水井客家话与成都方言的通用方言词及其分析
-
作者:兰玉英 闵卫东
期号:第3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 成都方言 通用方言词 官话方言点 比较研究
-
描述:都平原肥沃的平地上先进行了湖广话的交混、整合;客家人移民在后,居住在较为贫瘠的东山,人数更少,方言整合更晚。东山客家话在形成的过程中较多地受到了成都方言的影响而较少地影响成都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