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64)
期刊(815)
学位论文(336)
图书(38)
会议论文(18)
视频(1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64)
期刊 (815)
学位论文 (336)
图书 (38)
会议论文 (18)
视频 (13)
按年份分组
2014(1102)
2013(244)
2012(284)
2011(270)
2009(107)
2008(122)
2007(58)
2006(38)
2003(12)
1993(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56)
客家研究辑刊(44)
中华民居(4)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
杂文月刊(1)
椰城(1)
晚霞(1)
安全与健康(1)
岛屿观光研究(1)
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初探
作者:汪继红  期号:第23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舞  客家文化  地方特色 
描述:我们主要来探讨的是赣南采茶舞的地方特色。
清代饶平与台湾互动关系初探:以饶平客家为重点分析
作者:陈汉元 房学嘉  期号:第1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饶平  台湾  客家  互动 
描述:原乡的地方文化传统,同时,又与台湾的宗族乡亲保持着密切的互动联系。
英国长老会在客家地区传教活动研究(1881-1949)
作者:胡卫清  期号:第4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国长老会  客家  五经富  传教活动  汕头 
描述:并论,地方社会经济对于传教事业发展的制约十分明显。
浅论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作者:高博  期号:第6期 来源:青年文学家·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活动中常见的舞蹈类型 1、民族舞蹈。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其中许多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习俗,其中,民族舞蹈是展现各民族性格特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表现形式。生活中常见的民族舞
生活空间中身体与物体互动关系之探讨
作者:陈其澎  期号:第1期 来源:设计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空间  触觉经验  客家聚落  浣衣空间  垒石 
描述:中的觸覺經驗,藉由生活物件所展現的痕跡美感,以及對於手工藝價值的尊重,而這些正是造成身體與生活空間的親密覺的重要元素。因此透過觸覺經驗之轉變的意義,更象徵著現代社會中整個身體經驗的失落。
劲儿该往何处使?:聆听广东民族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引发的思考
作者:麦琼  期号:第7期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期间文化舞台上的高品位音乐会.如果从普通乐迷的角度欣赏一场新作品音乐会的新鲜满足还是有的,甚而感佩艺术家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但如果从关心民族管弦乐发展的角度去聆听这场音乐会,则不由生出许多感慨和思考.
路径初探:“幸福客家”
作者:徐博东  期号:第9期 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发展取向  幸福感  科学发展观  两岸交流  建设社会主义  客家地区  经济发展  客家文化  贯彻落实 
描述:幸福客家作为一种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简称NHI)发展取向的执政理念,它要求把人的幸福置于经济发展之上,以民众的幸福作为施政的依据和前提,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幸福客家还在推动两岸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值得认真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天鹅洞的诗意
作者:林万春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鹅  文化名人  宁化  溶洞  客家  钟乳石  韵律感  结构紧凑  玉华洞  宽带 
描述:移步换景,山光水色,活泼多变,富有韵律。"天鹅洞距县城28公里,因座落在天鹅山上和洞内钟乳石如同天鹅般地洁白而得名。民间流传:很久很久以前,七位仙姑共乘一只天鹅下凡;湖村的蛟湖是一个迷人的天然浴场,她们解衣宽带,
红色的经典,客家的龙岩
作者:依凡  期号:第5期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岩市  客家  2010年  革命老区  载歌载舞  己丑年  上杭县 
描述:2010年2月,农历己丑年大年三十的上午,闽西革命老区龙岩市下着绵绵细雨,空气中弥漫的湿气让人略寒意。但此时的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附近的五龙村,村口小广场上人声鼎沸、鼓乐喧天、载歌载舞的欢快场景,昭示着
福建客家土楼的“神幻化”表现:《大鱼·海棠》“神之围楼”动
作者:郭潇 李建涛  期号:第3期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客家土楼  神幻化  动画场景构建  《大鱼·海棠》 
描述:笔者通过对福建客家土楼的实地游历,探究动画样片《大鱼·海棠》动画场景“神之围楼”的“神幻化”创建过程与思维构建方式,并寄希望于从古老的土楼自身所特有的神幻出发,寻求中国地域文化建筑与现代动画形式的真正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