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妈新街坊
-
作者:牧鸽
期号:第12期
来源:老年健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同生活 知名度 小区 妈妈
-
描述:我们是广东新客家,定居在广州番禺某大型小区,妈妈便像候鸟一样,每年秋冬,与我们共同生活,3月后就会“飞”回到中原,夏季过完又南下。别看妈妈只是客居,但她在我们小区里却结交了很多新街坊,哈哈,知名度竞比我们当户主的更高呢。[第一段]
-
图文写真
-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图文 写真 创新
-
描述:5月17日,广东省老促会在广州东山宾馆召开赠书暨客家诗人诗词研讨会。省老促会顾问、副理事长、部分理事,省、市客属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全省15个地级市和从化、增城、高明3个市(区)老促会的理事长或秘书长,客家
-
清初新安迁海复界后的客家移民潮
-
作者:曾祥委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村落 移民潮 清初 方言区 香港地区 新安县 客家人 明代
-
描述:新安县原属广州府,清初迁海复界以前,基本上是粤方言区,明代的客方言区移民,有些后来改操本地话,如上水廖氏;已知香港地区建于明代的客家村落只有锦田胡氏和葵冲陈氏。现在的新安客家人基本上都是清初迁海复界以后客方言区移民的后代。
-
第一届东南亚华人语言学术研讨会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华人 学术研讨会 暨南大学 应用语言学 印尼华人 语言生活 中文系 客家方言 社会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
描述:第一届东南亚华人语言学术研讨会1996年12月20日至21已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了第一届东南亚华人语言学术研讨会。本届学术研讨会由暨南大学中文系和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杨启光、李如龙、许友年、詹伯慧等主持了各场讨论,会议召集人李如龙教授最后...
-
2005年“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活动纪实
-
作者:夏水平 严飞生 李海冬 张小聪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青年学生 客家文化 夏令营 客家研究所 新加坡国立大学 交流与合作 纪实 日本东京大学 中山大学
-
描述:来自台湾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暨南国际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营员51名,日本东京大学营员1名,新加坡国立大学营员1名,大陆广州中山大学营员15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营员9名,韩山师院潮学研究所营员5名。[第一段]
-
温流:华南新诗运动的拓荒者
-
作者:林运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诗运动 拓荒者 华南地区 初级中学 中山大学 广州市 教育系 文学院 温流
-
描述:温流(1912—1937),原名梁启佑,后改名梁惜芳。广东梅县松口堡人。7岁随父往南洋婆罗州,在那里读过小学,一度做过打金工的学徒。14岁回到故乡,先在松口初级中学。后在广州市立一中就读。1934年夏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第一段]
-
高等教育开设客家文化课程之通识教育意义-以朝阳科技大学的地
-
作者:王振勋
期号:第2期
来源:止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客家文化 课程 本土化
-
描述:來、陳平、鎮平等客家地名;二者,在濁水溪、大肚溪下游有諸多原屬客家之福老客村莊,但是這些客家人口的客家文化及語言,逐漸在消失之中。朝陽科技大學開設「客家歷史與文化」通識課程,是基於讓學生自我認識,以
-
万科土楼:穷人如何住得体面?
-
作者:张坚
期号:第21期
来源:新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有部分成功的地方。租户错位的“土楼” 从广州市区往金沙洲方向驱车半个多小时,便到达万科四季花城,万汇楼就在这个社区的角落一侧。万汇楼体量庞大,加之以仿客家土楼的设计,足以吸引过往人的眼光。 这座看似有些奇怪的建筑物里,房间的密度极高,共有294个单位。万汇楼从设计之初,便有意与广州常见的城中村区别开来。
-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化”学术交流会综述
-
作者:胡开全
期号:第6期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泉驿区 成都市 学术交流会 契约文化 综述 民国时期 契约文书 客家社会
-
描述:293件珍品档案,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原色影印、标点断句、繁体字原文实录,对生僻字词进行必要注释,再配以《东山客家小山村复原图》、《龙泉驿民国地名图》、《分类索引表》等,形成一本共计500页、70万字
-
岗浦之春
-
作者:湛汝松
期号:第13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成了富翁。富后,他觉得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点福音,便带着身背罗盘的堪舆大师,在绥福山区翻山越岭,四处寻找风水宝地。一天,陈文渠发现有个地名叫岗埔的山沟。北边,有座伟岸的大帽顶山;南边,近有开阔的田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