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优势 加强合作:永定县对台工作调研报告
-
作者:毛高良
期号:第4期
来源:台湾工作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台工作 永定县 合作方 优势 调研 客家土楼 独特魅力 客家文化
-
描述:近年来,福建省永定县对台工作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台办的关心指导下,充分发挥客家土楼、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着力打好“土楼牌”,唱响“客家歌”,增强台湾同胞对同种同根同文祖籍地的认同,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马来西亚客家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
作者:柯雪润 陈靖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形式和内容 马来西亚 海外华人社会 社会等级制度 社会经济地位 文化因素 文化模式
-
描述:饮食或庆祝仪式等细节,我们能否总结出一套更核心的行为模式或认同模式,使客家能反复地从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其他族群中区分出来?研究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家在很多地区所具有的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
-
“学科交叉视野下的客家研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会议综述究
-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论坛 学科交叉 综述 视野 文化认同 师范学院 江西赣州
-
描述:由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以“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为主题,于2011年10月21-24日在江西赣州、广东河源隆重召开。
-
人文珠江:以居住之名--客家围楼:梦里依稀身是客
-
作者:魏安莉 王少芳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三峡:水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居住 珠江 人文 空间感受 心理结构 自我认同
-
描述:作为非著名范例,也更具草根精神的粤东、粤北的客家围楼,向我们揭示客家地域的意义,表达客家人的空间感受,展现客家人如何通过建造围楼并在其中起居逐步地形成内向的自我认同的心理结构。
-
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
-
作者:赖登明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台客家 傀儡戏 渊源与流变 艺术特征 现状传承
-
描述:厚的驱邪祭典功能。本文旨在探讨闽台客家傀儡戏的传承与变迁,挖掘闽台客家傀儡戏的艺术特征,揭示闽台客家音乐文化因缘,加深两岸同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感,促进两岸傀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族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
-
作者:吴汉光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谱 中华文化 民族认同
-
描述: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族谱不单纯是一个家族或宗族以父系为轴的血缘关系的记录,它还有道德教化、精神凝聚、族群认同等多方面的功能,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
-
地方政府施政满意度之探讨:苗栗县政府九十六年个案研究
-
作者:黄国敏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华行政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苗栗县 地方政府 施政民意度
-
描述:、公务人员与教员倾向较满意苗栗县政府的整体
施政。
再经由变异数分析(ANOVA) 中可以发现,在苗果县长刘政鸿的施政满意度方面,其
中政党支持与经济发展满意度等变项达到显着水准;显示国民党与亲民党支持者
-
竞选议题之攻防策略:以2005苗栗县长选举竞选广告为例
-
作者:锺雄秀 钮则勋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国广告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苗栗县长选举 竞选议题策略 族群议题 竞选广告 反制消毒广告
-
描述:,同时以马英九牌欲使选举议程回归政党对洪来处理;至於对弊案之回防则是以
诉诸法律及批评对手老调重谈论数来因应。焦点团体座谈之结果发现大多受访者较
不会为邱阵营族群及弊案议题所影响, r 客家人支持客家人」的族群诉求并未发酵。
-
略论客家意识
-
作者:冯深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客 客家意识 平远县 人们共同体 汉族 客家妇女 客家地区 山歌 祖宗 陆秀夫
-
描述:地区,客家意识却不因此而消失,它依然成为联系这支人们共同体的情结,成为他们之间认同的心理特征,成为这个群体在极为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团结奋斗、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力量。把客家意识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对于了解客家群体的本质特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
广西客家山歌的传承发展研究
-
作者:梁远帆
期号:第7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山歌 传承
-
描述:广西客家山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但目前面临着传承和发展困境,客家山歌的保护性开发和推广要找到一种切合文化发展规律的途径,解决好保护和创新的关系;同时,通过强化年轻一代客家人对于客家山歌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使这种地域文化能够长久地寓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