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客家地区传统生产方式的形成及其对客家文化的影响
-
作者:张佑周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产方式 家族式生产 半农业半手工业 客家文化
-
描述:成,而随着客家地区人口增殖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又形成半农业半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并直接导致客家人走出山门,走向世界,促进了客家地区对外交流的频繁。客家地区独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既是客家社会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客家文化形成、发展和成熟的最坚强后盾。
-
梅州客家民居的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
-
作者:陆元鼎
期号:第2期
来源:南方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民居 建筑特征 传承与发展
-
描述:文中阐述了客家民系的形成、特征以及客家民居的类型与建筑特征.而现代社会中,客都梅州如何传承与发展客家传统文化,创新城市特色?保护与发展两者的关系应是以发展为日的,以当地老百姓适应时代的良好人居环境为目的.
-
浅谈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歌唱教学
-
作者:张利珍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客家方言 演唱方法
-
描述:客家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客家社会群体中最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把握山歌歌唱的咬字、衬词、唱腔风格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意义重大。
-
江西革命民歌粗探
-
作者:杨莉
期号:第27期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传统精神 社会影响 艺术特色
-
描述:江西革命民歌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一束奇葩异卉,而赣南革命历史民歌又是这束花中最为艳丽的花朵。本文从江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来分析江西革命歌曲的成因,阐述江西革命民歌的社会影响和它的传统精神,以及它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主要艺术特色。
-
弘扬客家文化精华 塑造农村文明风尚
-
作者:刘晓军
期号:第11期
来源:党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明和谐 文化精华 客家 历史文化资源 风尚 精神追求 群众基础
-
描述:江西省赣州市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托赣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找准客家历史文化与时代文明的结合点,注重保护、开发、利用客家历史文化,在农村培育出有群众基础和时代特色的共同精神追求,塑造了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貌。
-
述职报告也可以“晒”
-
作者:曾志杨
期号:第1期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述职报告 述职述廉 社会监督 政务公开 宿迁市 政务网 互联网 江苏
-
描述:晒工资、晒收藏、晒心情……在网络上,晒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江苏省宿迁市也将官员的述职述廉报告晒于互联网——张贴在政务网中,供社会监督,成为宿迁政务公开的一道新风景。年终将至,各单位都将述职,述职年年要做,久而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生计模式转型探析:以客家古村三僚文化
-
作者:周建新 张勇华
期号:第6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客家 三僚村 文化生态旅游 乡村生计模式转型
-
描述:介绍了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况,分析了三僚村乡村生计模式转型的原因,认为三僚村个案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抓住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农村倾斜的时机,将乡村生计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理念。
-
中国直销:如何开发农村市场
-
作者:禹路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商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市场 城市化进程 农民工群体 直销 中国 社会群体 改革开放 进城就业
-
描述:农村市场客户群,狭义地细分为两类社会群体:一类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GDP的增长,在城市化进程中已成为城市新客家的8000万市民。这其中尚不包括未取得市民身份的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群体(约7000万人左右),因为经历工
-
客家人宴席饮食的审美意蕴
-
作者:谢菲
期号:第1期
来源: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宴席 饮食风俗
-
描述:以广西玉林博白县龙潭镇大安村为个案,探讨客家人生仪礼宴席饮食活动的审美特点。研究表明:人生礼仪宴席是客家饮食文化的精髓,熔铸了客家人生活实用美和人性和谐美的审美情趣,反观了客家村民的群体观与社会观。
-
劳动与山歌——闽西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
-
作者:王维娜
期号:第2期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劳动 客家山歌 传承 文化生态
-
描述:本文主要以长汀为例,考察传统时期闽西的劳动生产方式如何构成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挑担、砍柴、走纸寮作为闽西传统时期的主要劳动生产方式,以及与这些劳动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共同构成了闽西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