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味新吃,客家好食
-
作者:陈歆怡 庄坤儒
期号:第3期
来源:台湾光华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古味新吃,客家好食
-
客家历史区域的新研究途径
-
作者:施雅轩
期号:第12期
来源:环境与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客家历史区域的新研究途径
-
第五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综述
-
作者:尹全海
期号:第11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渊源关系 研讨会 固始 河南省 闽台地区 文化资源 开发利用 社会科学院 师范学院 客家人
-
描述:10月25—27日,由台盟中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两岸关系》杂志社、河南省台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信阳师范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在河南固始召开。本届研讨会涉及内容可以概括为"光州固始"与客家渊源、固始根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议对
-
留下历史性的思考 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散记
-
作者:张永和
期号:第1期
来源:开放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田家炳先生 针灸疗法 客家精神 散记 闽西 经济全球化 《国际日报》 医疗机构 九十年代
-
描述:暂无
-
“这方土地是我的根”——台湾客属总会会长吴伯雄返乡纪实
-
作者:张开龙 贺玮
期号:第1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会长 祖国大陆 土地 大会 世界 永定县 中国 台湾省 祖地 祖籍 中国国民党
-
描述:午7时30分,吴伯雄夫妇从龙岩驱车直奔祖地——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9时20分,车队驶入村口大道时,顷刻间爆竹喧天,鼓乐齐鸣,龙狮起舞,披红结彩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身着黑色西服的吴伯雄偕穿一套红色套裙的戴美玉,在仪仗队的前导下,接受全村吴氏宗亲的夹道欢迎。“谢谢大家!谢谢乡亲们!”吴伯雄伉俪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频频以手拭去眼角的泪水。他边走边挥手,向热情的宗亲致意,还不时用客家话向乡亲们问好,脸上充满微笑。吴伯雄伉俪在随行人员和众多记者的簇拥下缓缓来到吴氏家祠。该祠堂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1989年拆旧重建,1994年竣工。厅堂正中是吴氏列祖列宗神位;上方悬挂吴伯雄题写的“敬祖绍宗”鎏金匾额,供桌上红烛高燃,祭品纷陈。吴伯雄伉俪伫立案前,神情肃穆而凝重。在司仪的引领下,吴伯雄伉俪向列祖列宗行三鞠躬礼,并...
-
试论香港客属社团对都市化情况的适应
-
作者:谢剑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同乡会 香港政府 志愿社团 菜馆 会员 都市化 惠州 新界 工会 海外华人社会
-
描述:一、前言 本文主旨,在探讨近四十年来由于客观形势的逐渐改变,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接近中止,在这一情况之下,香港的客家志愿社团如何因应。一方面,社团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群体,目的在使客家文化得以持续;可是在另一方面,社团又不得不逐渐修正其功能,以适应急遽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
“叶落归根”与“落地生根”──—论东南亚客属会馆的特征及其
-
作者:丘峰
期号:第3期
来源:学术季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居住国 客属华侨 新加坡 所在国 华人 二次世界大战 客家会馆 会馆文化 文化素质
-
描述:华人时代”两个不同时期,这两个时期的会馆地位有着质的变化,这标志着会馆文化进入更务实、更有深度的阶段。
-
由客家人说到创建南洋客属总会
-
作者:谢佐芝
期号:第6期
来源:东南亚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文虎 客家源流 南洋 新加坡 学术界 《世界地理》 国学保存会 客家文化 辛亥革命 上海商务印书馆
-
描述:‘或曰客乃乞之讹’……,这不能不惹起舆论界学术界的强烈反响。于是,客家源流问题的讨论,便如春潮一般展开了。从1850年到1904年,有中外人士30多人,论述客家的历史、语言、习俗,或论及客家其他问题。这是罗香林教授所称“客家问题哄动学术界的第一时期”,以下还可分为三个时期。1905年,顺德人黄节的《广
-
泰国的客家人与客属总会
-
作者:陈思慧 郑一省
期号:第1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泰国 客家人 客属总会 移民
-
描述:商,共谋社会公益事业及会员、同乡福利为宗旨,在泰国华人社会的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
梅州客属地区的水客与侨批业述略
-
作者:夏水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客 侨批业 梅州市 客属地区 客家文化
-
描述:侨批是指海外华人华侨寄回国内的简短家书和汇款,经营这一行业的民营机构就称为侨批局;水客是替海外华人华侨带钱带物的个体从业者,其产生的时间要早于侨批局,批局是在水客业的基础上发展而产生的。侨批是侨乡特有的事物,近年来,随着大量的侨批实物的被发现,使得这一侨乡特有的文化现象引起学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