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34)
期刊(1564)
学位论文(295)
图书(147)
会议论文(46)
视频(32)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834)
期刊 (1564)
学位论文 (295)
图书 (147)
会议论文 (46)
视频 (32)
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4(1861)
2012(405)
2011(378)
2009(173)
2007(77)
2004(29)
2001(7)
2000(5)
1998(1)
1995(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84)
赣南日报(161)
赣州晚报(56)
客家文博(23)
两岸关系(7)
台湾工作通讯(3)
课堂内外(初中版)(1)
建筑师(1)
民主(1)
平安校园(1)
广东汉乐的历史源流及其“清乐”的流变
作者:居文郁  期号:第1-2期 来源:音乐学习与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汉乐  历史源流  清乐  广东客家  清商乐  潮州音乐  流传  客家人  流变  民间器乐 
描述:均有流传。广东汉乐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传统的客家汉乐题材广泛内容丰
赣南革命历史民歌渊源初探
作者:杨莉  期号:第3期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歌  红色歌谣  传统精神  社会影响  艺术特色 
描述:赣南民歌是江西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一束奇葩异卉,而赣南革命历史民歌又是这束花中最为艳丽的花朵。本文从赣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来分析赣南革命历史歌曲的成因,阐述赣南革命历史民歌的社会影响和它的传统精神,以及它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主要艺术特色。
四川的“土广东”来自何方--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作者:周舸  期号:第4期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四川  客家学  大学出版社  广东  历史与现状  文学创作  清代前期  史论结合  参考书籍 
描述:理事长黄丙华题词,请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书名,请蜀中民族学历史学家李绍明写序。卷首有80余幅黑白、彩色珍贵图片,更增添了生动形象感。 该书为大32开本,软精装,封面美观大方,印刷精美,每册人民币28元
客家移民台湾的历史记忆
作者:杨彦杰  期号:第12期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移民  历史记忆 
描述:家人的民间故事保留着老百姓的记忆,但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历史,而是在原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因此,不管是官方文献还是民间资料,都有“记忆”和“失忆”两个方面。善用这些资料,并对它们
弘扬历史文化 发展职业教育
作者:黄宏江  期号:第4期 来源:职教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  发展职业教育  海洋文化  客家精神  长汀  毕业生  尊师重教  客家地区  客家先民 
描述:弘扬历史文化发展职业教育■黄宏江长汀曾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是福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长汀又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国家级的贫困县,这一大的反差令人在困窘中反思,在失落中振作。受经济制约的职业教育怎么办?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的优势,融...
客家文化网络传播的媒介内容分析研究概述
作者:杨群瑛 陈瑜林  期号:第4期 来源:东南传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网络  传播  栏目 
描述:图片、音频、视频等方面。这些媒介内容在网络传播平台上的运用情况、作用和表现形式对客家文化的网络传播效果均有重要的影响。
守护历史文物延续文化命脉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国财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物  文化底蕴  自然环境  地域风情  厚重  深沉 
描述:江西赣州,素有“江南宋城”、“红色故土”、“客家摇篮”的美誉。因缘际会的历史洪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别具特色的地域风情造就了她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散发着沉醉迷人的气息。
围屋民居与围屋历史
作者:万幼楠  期号:第2期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围屋  围屋民居  明末清初  赣闽粤边  土楼  赣南客家  定南县  粤东北  直隶州  明后期 
描述:暂无
历史的透视:谭元亨《客家魂》评介
作者:韩莓 田曼丽  期号:第2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魂》  谭元亨  家族小说  时间观  空间观  艺术风格 
描述:化的变迁,内
历史悠久的“南华又庐”
作者:丘晖华  期号:第4期 来源:作文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华  历史悠久  梅县  侨商  南口  建造  阳光  客家民居  枇杷树  占地面积 
描述: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爸爸妈妈带我到梅县南口镇南华又庐参观,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听说南华又庐是当时一位有名的侨商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