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学位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
相关搜索词
客语味觉和食物隐喻与客家人对谚语的理解
作者:林亚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谚语  味觉隐喻  食物隐喻  谚语理解  概念映照模型  概念合成理论 
描述:中的味覺與食物隱喻現象;(2). 客家人如何理解諺語;(3). 味覺與食物隱喻裡客家人認知與文化的呈現。筆者更進一步採用問卷調查來了解客家人對諺語理解的程度。藉著應用味覺與食物的隱喻現象作客語教學,可幫助年輕一輩的客家人及客語學習者更容易認識語言並了解其文化。 研究結果顯示「味覺」在諺語中,可以映照到以下的目標域(target domain):「人際關係」,「個性」,「生活方式」,「補救方法」及「優勢」目標域。最常見的「個性」目標域中,食物隱喻大多有負面或反諷的語意。像客家話說『鹹魚頭』就有諷刺的意味,批評別人很小器。而「食物」在諺語中,則映照到以下的目標域:「生活方式」, 「外觀」, 「個性」, 「人際關係」, 及「婚姻」。最常見的是「外觀」和「個性」目標域。像客語『冬菜盎』,是指人的外型矮胖。有些食物則會映照到特定的目標域,像『豆腐』大多用來指人際關係;『瓜類』則用來指婚姻等等。 再者,根據本文的調查報告,客語受試者是藉由上下文、或本身所熟悉的文化背景,來理解諺語的意義。然而,受試者所熟知的諺語大部分是有負面語意的。若受試者對該諺語不熟悉,大多數人會試著用上下文而非客家文化來理解語意;這樣的研究結果證實年輕一輩的客家人的客語能力與文化素養有待加強。 因此、從味覺與食物的隱喻現象,我們不僅可看出客家人的烹調文化、生活經驗與人際關係,也了解客家人孝順、勤儉與注重養生的理念。以飲食文化而言,客家人重 ‘鹹’ 與 ‘甜’,所以常吃的食物中,有很多像鹹魚這樣的醃漬品以及甜粄這類的甜食,這種獨特的飲食文化在客家諺語中一覽無遺。客家人重視孝道的精神也可從諺語中略知一二。『還生一粒豆, 當過死了開紙票』的例子,則是勸人要盡孝道,且行孝要及時。 總而言之,本文藉由探討客語味覺/食物的隱喻,來了解客家人的認知與文化。諺語不僅記載著祖先們的智慧與生活習慣,也透露前人將善良、勤奮、與合群這些傳統傳承給子子孫孫的理念。若能將客家文化特性融入於客語教學中,必能使課程內容更加活潑生動,令學習者對客家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進而活用於日常生活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