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文化研究中的“惠州形态”问题——兼答钟毅平文章之商榷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近日拜读钟毅平文章(见9月11日《惠州日报》《围屋是客家文化解释性符号》,以下简称“钟文”)很受启发,钟文对《惠州日报》8月23日本人所撰《围屋通过祖祠血缘保护家族:从客家文化“围屋性”看客家人的“前世今生”》(以下简称“杨文”)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是惠州近期客家文化研究中的“佳果”,“自备一家之说
-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长到我市考察
-
作者:巫瑞万 罗金华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6月8日至10日,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小平率客属企业家一行26人,到我市考察第二十五届世客会筹备工作和工业园区建设。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曾祥辉,市政协
-
市委宣传部传达学习汪洋来梅调研讲话精神 认认真真研究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13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召开传达学习省委书记汪洋来梅调研讲话精神会议。会议要求,全市宣传文化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汪洋书记来梅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研究客家传统文化,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工作亮点,为“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围绕如何贯彻落实汪
-
客家研究的新洞见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郭志超
中国东南发达的宗族组织,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宗祠,宗族组织的集中体现,像一个个坐标点,当有序连接起来,一个个宗族的运动轨迹就清晰地显示出来。宗祠的背后是其沧桑的历史。萧春雷的新著《世族春秋――宁化姓氏宗祠》不仅留意宗族的源流,更关注宗族的文化,从而使宗祠的
-
研究客方言让他走上国际讲坛
-
作者:李金富 曾仕谦 叶志明 钟兴明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研究客方言让他走上国际讲坛
-
客家研究专家做客惠州学习论坛·政协论坛 建议惠州举办 世界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州是重要的客家文化地区。图为4月23日在惠州市小金口街道举行的第五届麒麟文化节盛况。 梁维春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钟伟连 实习生/陈宜志)在8月2日举行的惠州学习论坛·政协论坛上,应邀主讲“客家文化源流与文化惠州建设”的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亨教授说,惠州是广东最早的客家文化艺术中
-
海上客家海耕“最美火山岛”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涠洲岛全景。
涠洲天主堂。
冼叔谈起他拍的珊瑚照片,非常自豪。
火山地质公园。
冼叔拍的涠洲岛独有的七彩珊瑚。
长云酒店的船型设计非常独特。
本报记者在火山地质公园合照。
7000年前,断续喷发了百万年之久的海底火山终于安静了下来,打磨涠洲岛的慢工细活交由海
-
研究客方言让他走上国际讲坛 ——记广东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梅
-
作者:李金富 曾仕谦 叶志明 钟兴明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永昌在认真研究客家方言专著
[一线传真]
他对客家方言情有独钟,有颇深的造诣,曾经是《梅州市志》、《梅县志》等书“方言篇”的作者。他的著作使大学教授专门致信购买;先后应邀参加新加坡、吉隆坡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并宣讲论文;1998年,他还被评为“世界客属杰出文化人士”。他就是梅江区
-
70岁老人自费研究客家围屋10年来,叶伟生的足迹几乎踏遍了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看见围屋前面的石狗雕像没有?这就是石狗屋,现在这种马蹄型的围屋已经很少见了。”在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叶伟生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每一处客家围屋的历史典故和特点。叶伟生老人出生于惠阳秋长,今年已70高龄。退休后,老人一直自费搜集惠阳客家围屋的历史、典故,
-
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
-
作者:刘婷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不少碉楼、围屋等客家建筑年久失修缺少保护。周游 摄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据统计,龙岗客家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80%,且在非户籍人口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家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客家文化是“龙岗的根”,如何在发展中建设文化城区,近来,龙岗提出了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深圳的“客家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