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843)
报纸(6272)
图书(2056)
学位论文(1286)
视频(582)
会议论文(366)
图片(45)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843)
报纸 (6272)
图书 (2056)
学位论文 (1286)
视频 (582)
会议论文 (366)
图片 (45)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601)
2014(13241)
2013(1298)
2012(1335)
2011(1310)
2010(1122)
2009(710)
2008(584)
2007(370)
2000(6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806)
梅州日报(1772)
福建日报(213)
广州日报(169)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4)
贺州学院学报(22)
当代广西(1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2)
规划师(5)
百色学院学报(3)
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单
作者:张瑞兰 罗旺水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单
为全国环境监测区域合作首开先河 闽粤签署协议共护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潘园园) 闽粤两省将加强环保监测合作力度,共同保护汀江水质。记者昨日从省环保厅获悉,日前在福州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环境监测小组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期间,福建省监测中心站与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签订汀江流域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站相关合作协议,为全国环境监测区域合作首开先河。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
“没有根的人不能成为历史性人物”:台湾黄石城先生回客家祖籍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导报讯(驻漳州记者蔡力通讯员杨红贞)台湾知名人士(原台湾彰化县县长、“行政院政务委员”、“中选会主委”)黄石城先生,日前回祖籍地诏安县霞葛镇五通村,参加久隆公大宗祠“衍庆堂”重建启动仪式。 久隆公大宗祠“衍庆堂”始建于明朝公元1617年,座落在霞葛镇五通村马仔崛诒翼楼中央。2006年遭遇历史罕见的
梅江区着力打造客家特色农产品品牌 “绿兰春”梅菜干获评广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近日,由梅州惠玲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兰春”梅菜干被广东省农业厅授予“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成为继“侨微”灵芝孢子粉和“佳仙”柚皮蜜饯后,梅江区又一“广东省名牌产品”。 据了解,为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集聚区,服务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梅江区立足城郊实际,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家更新思想
蕉岭发现300岁“观察第”——属独特罕见的客家围屋建筑
作者:叶仕欣 涂永平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蕉岭发现300岁“观察第”——属独特罕见的客家围屋建筑
拜访客属领袖 推介客家祖域 联络乡亲乡谊:袁德俊率团赴
作者:陈志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拜访客属领袖 推介客家祖域 联络乡亲乡谊:袁德俊率团赴
81岁老惠州杨维俭忆幼时端午 老客家忆端午 龙舟仪式好隆重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前年西湖龙舟赛。 本报记者方炳徐 摄 今年81岁的杨维俭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惠州人。说起过端午节,杨维俭马上就想起小时候观看赛龙舟的情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激动人心。 赛龙舟前先“抢青” 杨维俭说,以前惠州端午节的龙舟赛是在东江上举行,大概有30支队伍参加比赛,每只龙舟可以载近50人,船头放锣
把金融业纳入振兴发展规划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加快梅州振兴发展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必须抓住两个有效途径。 一是金融企业要创新方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牢固树立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理念,通过加快改革和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梅州重点产业、支柱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金融企业不仅要加大对老区扶贫、
冯大利四角楼住过“一家”300口位于惠东白花镇田洋村,是迄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大利四角楼外景。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古围屋墙上有不少图案。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惠东县白花镇田洋村有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客家古围屋,当地人称之为 “冯大利四角楼”。该屋占地面积5752平方米,房屋达160多间,是迄今为止
正月摆“添丁酒”一天天逼近,望着破败的荣槐楼,守楼人满腔无
作者:鲁钇山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清朝客家围屋的稀有典范荣槐楼,应该列入省级文保单位”,在上月的广东省“两会”上,政协委员温良如是建议。 “荣槐楼真的该修了!”谈起这件事情时,小雨打在守楼人温新源脸上,仿佛泪水。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荣槐楼,位于五华县三源村,占地8000平方米,迄今已存在450年。它是一个半圆形的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