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49)
期刊(172)
学位论文(53)
视频(11)
图书(7)
会议论文(4)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49)
期刊 (172)
学位论文 (53)
视频 (11)
图书 (7)
会议论文 (4)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1)
2014(248)
2013(86)
2012(71)
2011(77)
2009(43)
2008(42)
2007(11)
2006(17)
2003(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02)
其它(67)
香港文汇报(35)
广州日报(8)
惠东乡情(3)
韶关学院学报(2)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华夏星火(1)
学术论坛(1)
音响世界(1)
客家美景“迎客来”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天下的杯花舞表演,让远方的客人品赏客家民俗的独特风味。 ▲雁鸣湖柚花花香醉人,嘉宾感叹:“香味要怎么揣兜里带回去?” ▲平远五指石栈道的险峻秀美摄人心魄。 ▲桥溪古韵一步一景,吸引嘉宾拍不停。 ●何碧帆 陈棉玲/文 钟小丰/图 3月29日至30日,
客家女神“仙人叔婆”
作者:冯锡煌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平远县仁居镇驾虹桥畔的法妙仙母宫内,供奉着一尊叫“仙人叔婆”的客家女神。明末至今,一直受到民众的虔诚崇祀,常年香火鼎盛。 说起这位女神,可有一段神奇的来历。据说,女神原是今蕉岭县蕉南村郭念四郎的四儿,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3)农历五月初四。这天,满天彩霞,异香弥漫,一群五色小鸟聚于郭家
客家山风 吹抵榕城
作者:江玫宾 莹清华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7月的榕城夏夜,炎炎 暑气逐渐消退。福州人民 会堂里,却涌动着热烈的 气氛。由著名指挥家郑 小瑛率领的厦门爱乐乐 团,为福州人民带来了一 场别具特色的“八闽清”交 响音乐会。$$ 音乐会在小提琴
赣南客家迎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南康市举办的迎故事民俗活动。李传材 摄 □郑紫苑 迎故事是一种融服饰、造型、表演等为一体的民俗活动。根据《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和劳格文《客家传统与社会》等书目的统计,可知它在全国大体有走古事、抬故事、彩亭、飘色、抬阁、肘阁、脑阁、背阁、背棍、背肘、闹妆故事、马上故事、装故事、扮
客家山区的妈祖海神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平远仁居镇天后宫坐落于东门驾虹桥畔。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廿五年(1597)。 平远仁居镇天后宫坐落于东门驾虹桥畔。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廿五年(1597)。 探幽 平远县仁居镇东门驾虹桥畔的天后宫,是周边镇村善男信女膜拜“海神”妈祖的圣地。逢年过节和初一、十五,香客们都会前往焚香点烛,虔诚祈福。每年妈祖娘
樟木頭客家山歌韻味新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樟木頭客家山歌韻味新 廣東東莞市樟木頭鎭因吸引香港等地外來投資較多而有“小香港”之稱,從民間藝人了解到,該鎭客家山歌創作隊正嘗試利用已有千年歷史的客家山歌素材,創作具有客家特色的通俗歌曲和藝術歌曲,從而讓客家山歌更具時代氣息、更易在民衆間流行。 客家山歌與時創新 “樟木頭我的好家鄕,南連香港太平洋,
东北大爷爱编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袭普顺 《东江时报》记者吴远方 摄 ■《东江时报》记者吴远方 在惠城区龙丰街道,活跃着一支霞光艺术团,团队38位演职人员,其中有国家级演奏师等。霞光艺术团2012年8月成立以来,克服了无歌唱、无曲奏等困难,表演日益丰富新颖,还把节目带进了社区、工厂。霞光艺术团团长樊淑君说,这一切要归
劉沅聲泥塑展客家風情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嘉賓主持“客家風情劉沅聲泥塑作品展”開幕 嘉賓從作品中領悟客家文化精華 反映客家民 俗之一的作品 “月光光” 劉沅聲泥塑展客家風情 一個盡現客家文化風俗的展覽“客家風情——劉沅聲泥塑作品展”,昨起至本月二十日於金碧文娛活動中心舉行,展出作者耗費多年
落石擊斃陸客家屬抵花蓮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落石擊斃陸客家屬抵花蓮 【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大陸觀光客王捷昨天在花蓮遭落石砸死,其家屬今晚將趕到花蓮處理後事。台旅會表示,將致贈死者家屬新台幣一萬元慰問金,並協助領取二百萬元旅行死亡意外險賠償金。 丈夫父母趕抵處理後事 花蓮太魯閣公園九曲洞步道昨天發生一名大陸觀光客遭落石擊中、送醫不治的意外事件,
客家母亲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彭明 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使我回忆起祖母和母亲两位可敬的老人。祖母是清代著名“易堂九子”之一魏禧的后人,属名门闺秀。母亲出生于普通人家,因是女婴,出生不久便送乡下给人当童养媳。土地革命时,母亲参加红军洗衣队,红军主力长征后,母亲逃出土豪返乡团的迫害后嫁给我父亲。自此与我父亲相依为命辛劳持家7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