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人和邻睦族的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人由于饱受战乱灾荒的痛苦,从中原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又受到外敌和本土居民的干扰歧视,因此他们深深懂得每到一个地方安居,都必须十分注重和土著人及先行开发的移民之间搞好邻里关系,和睦相处,求得安定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开辟自己的家园。因此客家人用和
-
傩公·傩婆述闽西北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反映闽西北客家文化的长篇小说《傩公·傩婆》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福建武夷山大源村是泰宁古傩起源的地方,小说《傩公·傩婆》以大源村古傩的守望与传承为背景,以客家民俗文化为经,以闽西北旅游为纬,以感情为轴,充分展现了民俗、旅游,亲情、爱情等。
【侨报讯】童杨先生关于闽西北客家古傩文化的长篇小说《傩公
-
客家人的宴席礼仪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邱金湟
中国最早的礼和最重要、最普遍的礼,可以说是食礼。古人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1000多年来,客家人在周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尊老敬老的饮食礼仪文化。这在客家人尊崇的宴席礼仪上,便可见一斑。
客家人每逢举办红白喜事的宴席,无论规格和规模大小,都必须按客人的身份和辈分按席入座,
-
客家人的”贱名”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以前,父母要将一个刚刚降生的男婴抚养成人实非易事。于是,客家人渴望后代健康成长的心理显得异常强烈,他们坚信男孩名喊得越“贱”,就越易“带大”,于是就有了客家人的“贱名”。“贱名”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
取名与女性有关,甚至有些乳名听上去纯粹就是女性。这种现象,多是受旧时代“男尊女卑”、“重
-
客家人的奶名
-
作者:钟声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过去的客家人与现在一些农村的客家人中,被长辈取奶名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这种独特的生活现象蕴涵着丰富的客家文化特征。
客家人的奶名是很丰富的,取材广泛,多种多样,但也有规律可循,即贱化的特征
-
旧时客家打醮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护神,旧时每年每村都有热闹的打醮场景。为了解乡村打醮实况,笔者曾拜访了武平县中堡芳洋村的周维光老先生(1944年生),下面主要根据他的讲述整理而成。
旧时打醮一年两次,第一次在上春(春天),称祈福;第二次为秋冬,称还福。芳洋村一年打醮的日期是正月十六日和十一月十六日。因为定
-
客家人的祖先崇拜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人虔诚祭拜土地伯公。胡家新摄
钟旎
春天来了,又到了扫墓的季节。
客家人十分重视祖先崇拜,尤其注重丧葬风水,感念祖先厚德。
通常,客家人祖先的骨殖盛在一个特制的金盎里,金盎就放置在山窝缓坡的一个洞穴中,俗称“寄岩”,即暂时寄放在山里,等修坟时再迁出。在客家人看来,为祖先挑选的墓冢或者修坟是非常
-
传承客家优秀家风
-
作者:赖全平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遵纪守法、勤俭节约、诚信明礼、乐于助人、自强不息……”4月17日,宁化县城东中学“家风家规家训”评选揭晓,64份获奖作品从2000余份征集稿中脱颖而出。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治家传统,提升莘莘学子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清明前夕,宁化县城东中学向全校学生发放了“家风家规家训”征集表,要求学生利
-
昔日客家厨房里的炊具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周继章
饭甑
饭甑,即客家人用来蒸饭和盛饭用的一种炊具,其形状呈上粗下细的圆桶形,多为杉木所制,左右有拿手,上方有木盖,甑内底部有甑篦,甑篦为圆盘形,凿有许多小孔,以便蒸气上升蒸饭。
饭甑主要是用来蒸饭的。以前客家地区妇女早晨起来,便开始准备早饭了,先把锅灶洗涮干净,再把米淘了倒入铁锅里煮,
-
惠州客家婚俗有哪些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花轿迎亲,一路鼓乐。
2、新娘头盖红色纱巾。
3、出门要有竹编挡在头顶上。
4、放鞭炮。
5、新娘一下轿,男家的人便急忙在新娘的脚前铺就一个凹栏,让新娘脚踩而过,民间谓 “脚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