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媒体追寻客家迁徙路”采访团抵清流
-
作者:魏永富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10月 15日下午,“再聚原乡――两岸媒体追寻客家迁徙路”系列采访活动报导团抵达清流,深入清流灵台山客家文化城、赖坊马氏宗祠、清流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森源兰惠、台商之家、花卉市场等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采访。
此次活动是海峡两岸媒体继2009年“重走客家迁台路”之后,再次联合对客家历史文化
-
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赣州 再聚原乡追寻客家迁徙路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李丽) 隔山隔水难隔情,同宗同族同乡音。10月16日,“再聚原乡——追寻客家迁徙路”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客家摇篮赣州,实地考察我市的客家史迹、客俗风情,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客家学者共同探讨客家历史文化,全景报道当下客家原乡的巨大变化,弘扬奋发进取、勇于开拓的客家精神,激发两岸客家人同
-
两岸媒体“再聚原乡—— 追寻客家迁徙路”活动启动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 傅晓君)昨日下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再聚原乡——追寻客家迁徙路”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在我市隆重启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杜嗣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主任陈东健,海峡两岸客家广播电视交流中心董事长廖运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邱荣出席启动仪式
-
央視客家足跡行拍澳門篇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足跡行》攝製組一行昨訪本報
昨訪本報介紹交流
央視客家足跡行拍澳門篇
【本報消息】中國僑聯與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聯合推出的《客家足跡行》大型系列節目已向全球首播,攝製組一行人前日抵澳,展開澳門客家人的史蹟及現況的拍攝工作。有關單位希望通過節目記錄客家千百年保留下來的文化和繽紛
-
白砂拯救客家木偶艺术
-
作者:邓招福 张发生 袁思成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日,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集戏台、展览厅、研究室、餐饮厅、停车场为一体的多功能的上杭县白砂镇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研究会大楼完成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
木偶戏团是拯救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的主载体,上杭县白砂镇采取民间股份制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多方 筹资组建白砂镇木偶戏团,镇政府拨款1000元
-
西澳客家公会举办四周年纪念活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澳洲西澳客家公会于2009年6月获得西澳政府批准注册成立,日前该会在柏斯市举办庆祝成立4周年活动,共有171位会员和嘉宾出席,除了聚餐交流外,尚有醒狮团参舞、仁义堂中国功夫、卡拉OK 余兴节目表演,以及全体理事与嘉宾合切四周年庆典蛋糕。据了解,过去的2013年对西澳客家公会可说双喜临门,除了庆祝创会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
-
客家花布装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红底白花的传统客家花布已不时兴了!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15日举办的时装秀上,模特们身着3 款融合高雄港都夜景的客家花布,展现了客家朴实坚毅又不失活泼的特色,令人惊艳。中央社
-
福建:全球客家圣土采集在行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四海客风]
由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福建省旅游局、龙岩市人民政府、永定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9月9日—11日)开幕在即。《采集天下土·共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