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52)
期刊(1229)
学位论文(542)
图书(139)
视频(104)
会议论文(24)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52)
期刊 (1229)
学位论文 (542)
图书 (139)
视频 (104)
会议论文 (24)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04)
2014(1772)
2013(543)
2012(588)
2011(554)
2010(468)
2009(257)
2008(269)
2007(141)
1998(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719)
其它(668)
闽西日报(356)
赣南日报(197)
南方都市报(152)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4)
红土地(3)
快乐语文(2)
云南画报(1)
建筑(1)
客家春节“红”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冬儿 光阴似箭,又一个春节款款而至。各地欢度春节的民俗异彩纷呈,客家地区过年风俗更是精彩叠出,尤其是客家人过年“红”之俗,趣味横生,令人难忘。 所谓“红”是指客家人在大年三十(即除夕)这一天贴春联和贴红纸。记得儿时每每到大年三十清早,父亲就会到供销社买回几张大红纸和笔墨回家,凭着自已只念一年私
淡出的客家“尝新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周宗胜 “新米煮新饭清香扑鼻,新菜煮美食垂涎欲滴”,这句话形容的是客家人在农历六月尝新的情景。 然而,今年“小暑”节气间的吉日,本该隆重举办尝新的客家人,像约好似的,竟无人提及
赣南客家端午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云中野鹤 南迁到赣南的客家人,在过端午节时,保留了中原传统的端午风俗,也融入了赣南本地人的习惯,如做艾饭、挂蒲和艾、香草烧汤沐浴等,因而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起初,每月的初五,都可称“端午”。如《太平御览》载:“仲夏端五。端,初也”古代“五”与“午”通用,故
客家的乞巧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连允东 客家祖地宁化的乞巧,有鲜为人知的“拜巧”和“食七层糕”的习俗。 七月初六,不论男女便开始了“拜巧”的准备工作――制作“巧姐鞋”:一是用各色彩笔在纸上或画或描状元拜塔,鱼跃龙门,文房四宝等吉祥图案;二是在画的下端剪菱花、金钱花等各种剪纸,展示其不凡的聪明才智;三是下面再悬挂一只
客家民俗婚礼喜结良缘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9月10日,新人们在客家民俗集体婚礼拜堂。 当日,2010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海峡客家·缘定汀州”客家民俗集体婚礼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举行,99对新人参加了客家民俗集体婚礼。 苏高龙摄(新华社发) 
客家“狂欢”台胞呼“震撼”
作者:黄水林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7日,在连城县第十一届冠豸山客家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客家狂欢”的“客家元宵节庆”系列活动——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芷溪花灯等精彩上演,33万连城客家人和5万海内外
崇义堡客家梯田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到赣州后可以到南河车站坐从赣州到崇义的中巴,路况为全新路面。每半个小时一趟。 ●到崇义后坐中巴到上堡,全程水泥路面。一天五趟车,最早上午8时,最晚下午3时,行程1个半小时,票价11块。 ●堡是
客家五月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刘永泰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端阳,客家人俗称“五月”。在我的心里,端午是那么亲近,粽子、艾叶、杨梅的韵味和合着黄鳝炒黄瓜的香味,洋溢在我童年的梦里,情之深,韵之切
天河首届客家文化艺术启动
作者:黎亮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成为乞巧文化艺术节后又一推动文化发展引擎 本报讯 (记者黎亮 通讯员 田禾 图/记者莫伟浓 实习生陈思远)继乞巧文化艺术之后,天河又多了一个文化艺术——客家文化艺术。12月23日,天河首届客家文化在凤凰街启动,专家称,这是推动天河文化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当天上午,来自省、市的专家学者
旧时客家人的“送寒衣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寒衣祭扫服务为逝者“送温暖” (图片来自网络) 【习俗】 丘祥昌 旧时客家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俗称为“送寒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清明、秋季中元并称为一年中的 “三大鬼节”。是日人们要烧五色衣纸,为先人送去御寒衣物,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