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璧如:被历史尘封的客家巨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梁璧如像
▲梁璧如在马来亚的故居
▲梁璧如在祖籍地梅城的故居洁养堂
▲“乐善好施”牌坊残件
[人物]
●本报记者刘奕宏钟小丰通讯员徐友德
夏日的夕阳里,梅城江南的寮背岭,阳光被高层楼盘拖出一个长长的影子,越过一口水塘,投射在一座气势颇为雄伟的客家围龙屋上
-
十番锣鼓生“声”不息的客家艺术
-
作者:曾凤清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曾凤清 文/图
[核心阅读]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晚风轻拂下,龙津河水荡漾起阵阵涟漪,也将河畔悠扬丝弦、欢庆鼓点的韵律送进小城居民的耳中。
在清流县龙津河畔的九龙广场,清流县客家十番锣鼓民乐研究会每周一、三、五晚都会集合排练。观赏客家十番锣鼓表演,已成为山城居民傍晚闲暇的
-
新客家尽孝怎一个累字了得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孔雀东南飞。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这片热土吸引了大批外地人才,他们扎根成为“新客家”。如今,这批“新客家”很多已步入中年,家乡父母更是垂垂老矣。说起思亲之苦,他们有道不尽的感触……
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节
儿童节
父亲节
特别报道
我们的“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特别报
-
客家名作《怡心泉记》入编大学语文教材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怡心泉记》中的磐龙岭
《怡心泉记》入大学语文教材
客家名作《怡心泉记》被正式收录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课本之中,在文化圈引起很大反响。
积极推广客家文化
陈少慈的客家名作 《怡心泉记》被正式收录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课本之中,在文化圈引起很大反响。陈少慈,19
-
梅州客家文创产业迎来很多机遇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问策
采访对象:谢 宇波,
 1972年生于梅县,此次
客家文博会“北京馆”策
划人。北京图文天地文
化集团董事长,中国书画
收藏家协会理事、副秘书
长,北京梅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梅州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梅州客家梦工厂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其公司集团总部位于北京
-
亦有可聞:客家民間的伯公崇拜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廖楚強
客家人對「伯公」或「大伯公」的虔誠敬奉,是所有客家地區的一種普遍的風俗。我記得童年的時候,生活在自己的客家故鄉,經常跟隨祖母到附近小山坡上的一座低矮得很不顯眼的磚石砌成的小神龕裡燒香膜拜。每一次燒香的時候,祖母口中必唸:「伯公老大,保佑我全家平安納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原來這個小神龕,人
-
每枚像章都记录历史 “新客家”孟展鹏20年收藏百余枚毛主席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孟先生收集的毛主席像章。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朱如丹 摄
近年来,毛主席像章成为民间收藏一大热点,这不仅是人们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怀念和敬意,更是因为这些像章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见证。从河南来惠发展的“新客家”孟展鹏,就用20年时间收藏了100余枚毛主席像章。
■ 本报记者朱如丹
缘由
从好玩到被
-
祠堂升一盏灯笼 家中添一员新丁 龙门客家村落昨举行上灯仪式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祠堂内挂上了新灯笼寓意“添新丁”。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村民在祠堂前敲锣打鼓庆祝。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东江时报记者刘倩 严艺超
上灯又叫“升灯”,是客家民间风俗,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新添男孩,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昨日,是农历正月十三,龙门县部分乡村按照习俗举行了上灯
-
还客家母亲河一江清水 我省采取多项举措确保汀江长治久安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 潘园园) 流经闽粤两省、被称为客家母亲河的汀江,在备受社会关注的“7·3”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发生2个月后,水质状况究竟如何?今后该如何避免此类重大污染事件发生?昨日,龙岩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将痛定思痛,举一反三,积极作为,还客家母亲河一江清水。
溶液安全隐患消除
汀
-
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响——观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
-
作者:黄玉英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2012年3月4日至5日,在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相约春天——2012年新春公益大展演”活动中,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给省城的观众带来了一台充满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的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剧情讲述的是当年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一家八兄弟争当红军并全部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这是一出经过剧作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