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314)
报纸(5662)
学位论文(1189)
图书(956)
视频(809)
图片(10)
人物(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314)
报纸 (5662)
学位论文 (1189)
图书 (956)
视频 (809)
会议论文 (213)
图片 (10)
人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5(828)
2014(8821)
2013(1200)
2012(1195)
2011(1129)
2008(488)
2004(104)
2003(54)
1994(7)
1993(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83)
客家研究辑刊(468)
龙岩学院学报(53)
兰台世界(10)
福建轻纺(6)
福建理论学习(5)
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1)
林业勘察设计(1)
农业发展与金融(1)
现代健康人(1)
客家話程度副詞的語法結構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話  程度副詞  詞彙  語法      兜仔      有兜仔 
描述:+V+(了/、)+數量成分、HF+性質形容詞、HF+縣態形容詞、HF+N等,除田野調查外,並結合運用行政院客委會2008年所出版的《九十七年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級、中高級暨語料選粹海陸版》,以典型的六個客家程度副詞爲代表,說明客家話程度副詞的語法結構。
试从自然科学角度探讨客家源流
作者:叶智彰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较发达的中原文化融化于南方较多数的古百越族,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客家共同体[引.迄今,由于史料不全或记载失真等原因,仅仅从社会科学研究客家源流及其实质等问题.颇难做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因此有必要从自然科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客家民系的本质。
论石壁是构建客家区域文化的要地
作者:张恩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首先让我们起来回顾熟悉下什么是客家、客家人、客家民系等。客家是汉民族的个群体,她是古时中原人南迁到赣闽粤的山区,同化和融合了有关土著居民而逐渐形成的具有较独特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的稳定共同体。客家人
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特征词
作者:侯小英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东江中上游本地话存在批内部大体致而周边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语,这些特征词能在定程度上体现该片方言的个性特征,并有助于把握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为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客方言的特征及内外关系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本文将对其中部分特征词语进行描写分析。
客家婚俗之美与非美
作者:犁人  来源:“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杜甫有句云:“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这里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社会理想:世治政平,风俗淳美——淳厚质朴的民风习俗,本就是种社会美。而美的物事往往又都有着较活跃的生命力。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民俗作为种社会文化
广东传统客家民居与现代民居的文化意识
作者:黄丽珠  来源: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传统客家民居的空间结构是客家文化的体现 ()空间环境剖析广东客家人的祖先是古代中原带的汉族后裔,由于灾荒、战乱或其他种种原因迁到广东的东部和北部。解放前,传统的客家民居在粤东粤北带农村乃至山城镇中相当普遍。客家先民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艰苦
畲、客“郎名”探微
作者:董建辉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郎名是古代畲族、瑶族和客家人中常见的种命名形式,并经常被作为畲、瑶、汉之间文化上相互融合的证据之。但是,关于郎名习俗究竟源自何族,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学术界并没有比较致的看法。笔者拟根据手头所掌握的材料,谈点自己的初步想法,敬请方家指正。
客家方言名词的语法性及对认知的影响
作者:侯秋霞 张积家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法性  性别编码  认知 
描述:。事实上,在客家方言中,就存在语法性现象,虽然这种现象不像在某些语言中那样普遍。客家方言在些名词后面
台灣文化設計的探討與分析─以美濃為例
作者:陳祥鈴 李福源  来源:设计进化论2006国际设计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美濃文化 
描述:,透過美濃傳統文物、生活方式、生態以及精神上的深入探訪,本研究提出了些文化設計的分析方法,以供後學進
畲族民歌与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
作者:蓝雪霏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是北方汉族南迁闽、粤、赣边界后形成的个颇有个性的支系,现有人口5,507万人(含台湾)。客家方言是仅次于吴方言的汉语六大南方方言之。客家的名称,说来源于宋代客户,并进而向前推至晋元帝诏书所定的给客制度和唐宋政府薄籍之客户之专称;说来源于广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