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南地区客家教育研究
-
作者:李丽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教育 客家妇女 客家文化 客家精神
-
描述:强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爱国爱乡,团结齐心的精神;重视后代教育、鼓励成才;对工作讲诚信、讲义气、对长辈讲忠孝等等。客家教育包含了知识、人格、社会正义感、责任感、生存能力以及永无止境的拼搏精神等内容,它注重言传身教的方式,并形成了代代相沿的传统。
赣南地区是客家的大本营之一,其教育的发展也先于其他客家地区。本论文的很多素材(包括地方志、族谱、方言、歌谣、楹联等)都是取材于赣南地区的赣州、龙南、定南、兴国等地,通过研究赣南地区的客家人教育,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客家精神,并使其能够代代相传下去。
本文在绪论部分主要对“赣南地区客家教育”这一个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并对论文中反复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对《地方...
-
赣南采茶戏音韵研究
-
作者:谭钰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音韵 客家方言
-
描述:语音源于客家方言又不同于当地自然口语。赣南采茶戏舞台语音以客家方言为基础发展演变,存古特性明显,同时受共同语和演员背景差异的影响,出现不稳定不统一现象。为协助解决赣南采茶戏传承发展时出现的语音问题,根据调查研究对比我们从音韵学角度出发,秉承戏曲合辙押韵的特性,拟订赣南采茶戏音系,制作戏曲韵谱以供参考。
-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
-
作者:徐凤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唱腔 三腔一调 伴奏
-
描述:本地及外地流传到赣南客家地区的各种民歌、民间舞蹈、民间灯彩、民间戏曲的艺术营养,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属于地方戏曲。在戏曲中,戏曲的唱腔是确立戏曲剧种重要的艺术手段。为取得对赣南采茶戏全面、科学、深入的认识,对赣南采茶戏进行唱腔艺术特征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戏曲工作者根据曲牌的来源、风格、弦路、调式、使用情况等,把唱腔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通常称为“三腔一调”,其曲牌共有三百多首,其中由《送郎调》改编而成的《十送红军》广为传唱。为了保护和发扬流传下来的赣南采茶戏音乐,本文从采茶戏的唱腔及其伴奏两方面论述了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唱腔艺术。通过对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的探讨研究,挖掘出蕴藏在这一艺术形态上所折射出的审美,文化观念的发展。论文的写作建立在较为严格的田野工作基础...
-
赣州市红色旅游综合开发研究
-
作者:易弘键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综合开发 赣州
-
描述:重新设计红色旅游的开发策略。 赣州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摇篮和东江发源地。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构建“两型社会”的大好环境下以及对海西经济区和红色旅游发展大力扶持的政策下,赣州市应该准确把握时机,转变开发理念,创新开发思路,以红色旅游开发为核心,构建红色旅游综合开发的模式和结构体系,指导和促进赣州红色旅游的发展,进而促进赣州旅游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为七部分内容: 第一、二部分从红色旅游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入手,结合国内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通过红色旅游和旅游开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第三部分是对赣州市红色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赣州市...
-
赣南客家生活器具研究
-
作者:王炜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地区 客家文化 生活器具 开发利用
-
描述:。赣南客家生活器具作为客家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生活器具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并且始终贯穿于客家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鲜活地记录了赣南客家民系的悠久历史文化,再现了客家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再现了客家人精神的文化内涵。本文的创新处在于全面系统的来研究赣南客家生活器具,把赣南客家生活器具单独划分出来进行基础的建设性研究,通过美学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论对赣南客家生活器具独有的价值、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观点,不单从艺术文化或者文化历史的角度出发研究,避免单纯性描述的研究和纯理论性的学术研究。本论文的另一特色在于对赣南客家生活器具这种特色资源进行全新的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得出新的创新点,对现代家居设计和文化发展提出新的灵感元素,这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赣南古堡寂无声——赣南客家围屋建筑型制与文化研究
-
作者:谢天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围屋 客家建筑 主要特征 文化研究
-
描述: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赣南客家围屋建筑形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发展所经历的阶段,阐述了赣南围屋的主要特征,以几个典型的具体实例分析了围屋建筑的空间和型制,与闽粤建筑的区别和共同点.并运用现代建筑理论对它进行分析.
-
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研究
-
作者:陈伟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族 赣南 客家 祠堂宗族 需求
-
描述:理解宗族的本质以及正确对待、处理当今的宗族问题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绪论对宗族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学术史回顾,同时也对各式各样的“宗族”概念进梳理,并在学习吸收相关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宗族”、“祠堂宗族”、“自在性宗族”作出了符合本文写作意图的界定。第一章也在学习吸收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赣南与“客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概述。第二章抓住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的物质经济基础一族产、意识形态、组织管理三个重点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主要成果有认为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的族产生成具有来源广泛灵活的特点,而族产的功用也多用于公益事业,这是宗族组织能够行使一系列生产互助、推动社区发展、兴办教育、社会基层保障等功能的基础。而在意识形态方面,除了一般的封建伦理意识和宗法意识外,赣南客家祠堂宗族还具有以祖先崇拜为主的泛神崇拜意识、强烈的宗族认同意识、强烈的风水意识、强烈的功名意识。这些意识观念都深深地打上了宗族生存斗争的烙印。祠堂宗族的组织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统分结合,分级管理”的模式,并坚持“民主选贤,论辈重能”的原则和方法生成管理组织。这也充分体现出赣南客家祠堂宗族在组织管理上充满民主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最后通过用马斯洛的人性基本需求理论对祠堂宗族进行整体审视发现,赣南客家宗族侧重在满足人们生存需求:如衣食住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第三章对近代以来赣南客家宗族的命运进行了回顾,对赣南客家祠堂宗族复兴以后的现状特征概括为与时俱进、组织状况不平衡、宗族功能趋于萎缩、宗族观念渐趋弱化。最后在结语中对赣南客家宗族进行了总结,并总括出影响赣南客家祠堂宗族命运的主要因素有地域因素、移民因素、政权因素、经济社会因素、人性需求满足与否的因素,也点出了笔者对研究宗族问题与宗族未来的基本看法。 本文创新之处有限,主要论述建立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追求的是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
-
赣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生成与创新研究
-
作者:李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州 客家饮食文化 生成 创新
-
描述:饮食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对故乡中原的饮食文化,他们并没有抛弃,而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同时,对其他地区饮食文化的精髓,他们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赣州的客家饮食文化就是古代中原饮食文化在赣州传承与创新的结果。赣州客家饮食文化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其饮食理念、内容和方式都随时代的变化而进行了调适,本文阐述了赣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生成,分析了赣州客家饮食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赣州客家饮食文化的创新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艺术研究
-
作者:郭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民居 吉祥装饰 艺术
-
描述:要内容。本文将从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的艺术概况、文化意义、审美特征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引言部分主要阐述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艺术研究的意义所在及研究现状。正文第一章对赣南客家传统民居作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第二章对其吉祥装饰进行分类,以便下文的进行。第三章是正文的主要部分。第三章主要探讨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艺术的文化意义,通过对民居吉祥装饰的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阐述族群记忆、客家思想、客家精神及风水理论在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艺术中的影响和体现。第四章从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的审美特征入手进行探讨,研究出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艺术在呈现出的写实性、引申性和教化性并存的特征。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艺术不是单纯的为了美观而美观,更多的是满足着赣南客家人精神的需要,直观的表现着建造者,设计者和使用者的生活状态、处世哲学和审美情趣。着重论述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哲学伦理的承载和传递,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
赣南客家赖公信仰研究
-
作者:凌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赖公 客家 神明 竹木贸易 正统化
-
描述:这一信仰的地域分布并勾勒出一幅赖公信仰的地域分布图,分析赖公信仰的特点及其原型,然后采取个案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赖公信仰三个典型个案的比较研究,揭示在特定历史场景、特定自然环境下不同赖公被创造、定义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文章通过对赖公神明的形象、原型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赖公的原型是猎人,与畲族的猎神崇拜有关系。推动赖公信仰传播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合力:赖公信仰的传播与赣南竹木贸易的兴盛有关,竹木商人是推动赖公信仰传播的一大重要群体;巫道群体是推动赖公传播的又一大重要群体,赖公是赣南民间道教中一位重要神明;地方士绅与官府是推动赖公神明正统化的主要力量,赖公正统化的历程与赣南社会变迁关系密切。明清赣南地域社会的历史进程,是构成赖公神明形象变化的结构性条件。尤其是明中期平定匪乱的军事行动和江右王学的兴起,明清以来赣南竹木贸易的繁盛,国家正统化礼仪过程中的赣南士绅化运动,咸丰时期太平军的活动及动乱平定后国家礼仪秩序的重建等等,都对赖公形象的变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