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48)
期刊(1376)
学位论文(397)
图书(110)
会议论文(55)
视频(30)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948)
期刊 (1376)
学位论文 (397)
图书 (110)
会议论文 (55)
视频 (30)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31)
2014(1746)
2013(385)
2012(438)
2011(405)
2010(337)
2009(170)
2007(100)
2006(48)
2005(2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563)
其它(494)
客家研究辑刊(97)
侨报(90)
海峡导报(58)
台声(10)
小城镇建设(4)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上海百货(1)
新校园(阅读版)(1)
从北闽南客政治轮替看桃园县客家族群的政治参与
作者:黄宝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闽南  族群  政治参与  南北轮政 
描述:的認定以2004年客委會委託「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的報告推估為依據;以半結構深度訪談,解析園縣特殊族群政治現象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感受。研究結果如下:
一、閩客移民開墾園的歷史過程
桃园县「南北轮政」对地方政治发展影响:以中坜为例
作者:丘尚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恩庇待从  派系  客家地区  轮政 
描述:那些影響?希望利用質性的深入訪談、觀察、文獻及次級資料等,了解協議的形成條件和造成地方發展的影響。晚近,針對園地區政治發展研究較少,大都是以語言、歷史及地理環境來研討園縣南北及閩客問題,顯少就地
现代苗栗客家聚落婚礼研究-以市、公馆、铜锣为主轴
作者:郑秀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俗  铜锣  公馆  婚礼  客家  苗栗 
描述:探討,並細分為四個時期加以比較,藉以觀察研究區域婚禮變遷的脈絡,且進一步分析其內在文化意涵。
本文將客家婚禮儀程分為:議婚、定婚、送日子、親迎及轉門五個部分。依據調查結果發現,第一時期(民國三十-四十五年)因政治、社會及經濟都不穩定,婚禮儀節有簡化現象,但仍保有傳統而守舊的思想及意涵。第二時期(民國四十五-六十年)經濟及政治趨於穩定,婚禮仍呈現保守型態,是四個時期中,婚禮儀節最完整的階段。第三時期(民國六十-七十五年)臺灣轉為工商業社會,且經濟起飛及受西方文化影響,此時期的婚禮有大幅改變:婚禮儀節有簡化或合併的現象,對婚姻有較高的自主權,婚禮呈現新舊融合的現象。第四時期(民國七十五-迄今)臺灣邁入高科技發展階段,社會、政治更開放、自由且民主,是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婚禮儀節更形簡化與講求效率,因此,省略為定婚與結婚二個儀程,而且,年輕一代已不了解婚禮儀節的內在意涵。傳統婚禮的儀式及器物有豐富的文化意涵,其意涵多和傳宗接代、婚姻圓滿幸福、長壽富貴及趨吉避凶等民間願望符合。綜觀研究區域的婚禮,從民國三十年代迄今的變遷,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衝擊及個人價值觀等因素多所相關。而且其變遷包含:婚姻以愛情為基礎、自由戀愛取代媒妁之言,婚禮儀節由繁而簡,媒人功能虛有化,使得其內在意涵逐漸消失。苗栗地區的客家婚禮,從繁複的古禮遵循,到現在已發展出另一個求新求簡的模式,且上一代客家長輩逐漸凋零,年輕一代將失去學習與諮詢的對象,傳統婚禮文化可能面臨消失的命運。因此,如何使年輕一代深入瞭解客家傳統文化的深刻意涵,在新時代中找到新的平衡點,乃是未來值得思考與努力的方向。
栗客家山歌研究 -以头份镇、造桥乡、头屋乡、公館乡为例
作者:张莉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歌  客家山歌  客家文学  客家文化  民间文学 
描述:文化資產。

本文以苗栗縣頭份鎮、造橋鄉、頭屋鄉、公館鄉的客家山歌為研究範圍,運用田野調查方式蒐羅、整理山歌文獻,探賾四個鄉鎮的山歌源流、表現形式、語言風格、內容特色與民俗文化等,以彰顯客家山歌之文化。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作者:田金昌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桃園  族群關係  拓墾  信仰  客家  三官大帝 
描述:研究範疇,對研究區內三官大帝廟宇興起及發展因素,著重於整體性及長期性變化的觀察。從自然環境、祖籍群分布、人口結構、土地拓墾、宗教活動等等問題入手,探討園縣境內三官大帝信仰之時空背景與形成
桃园县国民中学学生对客语教学效能之研究
作者:古永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教学  客家意识  文化认同  客家  客语教学  教学效能 
描述:」。至於園縣國民中學客語教學實施之效能,實證調查發現(1)課程與教材方面:男女學生、客家與非客家認同、父親族群別是否為客家,沒有明顯之效能差異。(2)行政規劃與認同方面:女生對於行政規劃與認同效能顯
「平埔客」之歷史探究:以道卡斯塹社廖姓為對象
作者:楊毓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廖姓  廖姓宗親會  廖盛記公嘗  道卡斯  平埔客  竹塹社 
描述:客家化」成為「平埔客」的歷史過程與漢化內涵。近年平埔族研究方興未艾,對塹社向來缺乏較深入的了解,直至一九九三年以後,張炎憲、王世慶和李季樺等學者對塹社祭祀公業、錢姓、衛姓家族做了突破性的史料蒐集
台灣客語政策評估之研究- 以園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
作者:周雅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應性評估  客語生活學校計畫  政策利害關係人 
描述:、老師、家長和學者專家的深度訪談為主,著重政策利害關係人的訴求、關切、爭議等回應性觀點。研究發現師資和教材是學校最迫切需要協助解決的問題,北園非客家地區學校的參與率遠低於南園客家地區,以九十四
新竹地區客家人媽祖信仰之研究
作者:范明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原文化的主流優勢,又能適時適地,不停的吸收在地或鄰近族群的優質文化,這種不斷學習與包容的精神,才能在每場生存競爭中,存活下來。在神明信仰上,也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所供奉的每一位神明都是具有多功能和實用性的,本土宗教與外來宗教不斷的被吸納融合成一多元化信仰。天下神祗,不管本土、異域,只要能為生人提供保佑和福祉的,皆可祭拜而為我所用。神威顯赫的媽祖信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隨著商人,隨著潮州官鹽北運的腳步,在明朝憲宗成化年間以前,就傳播到粵東、閩西這些客家地區,其迎神賽會也相當的熱烈。可是在粵東、閩西「客家」了數百年後,又因山多田少,人口激增,加上饑荒、兵災…等現實生存環境與內在因素的改變,而不得不再次冒風濤之險與黑水之惡,渡海來臺,在面對巨浪排空的恐懼與生死未卜的未來時,媽祖信仰就成了最大的精神支撐力量,從許多當代人的記載或詩詞中,都可見識到渡海的驚險和困難,以及祈求媽祖靈顯的情形,這就是媽祖東傳的原因。等到在臺安全登陸後,先民們馬上面臨的是要怎麼活下去,這時又由於環境的艱困與經濟的貧困,無法為媽祖建廟,所以媽祖是有神無廟,進入家庭奉祀,等到客家人有能力建廟時,又迫於現實的考量而不得不建其他神廟,媽祖則與主神同祀,這是媽祖信仰的開始分化,同時任務也開始轉型。就因為新竹地區客家人的媽祖信仰大部份都是與主神同祀方式,客家人也發展出一套祭祀媽祖的方式,新竹地區客家人奉祀的媽祖,大都刈香掬火自北港朝天宮,所以每年都要到北港進香,並迎回媽祖婆遶境、祭祀、起福與演戲宴客,年年如此,一般客家民眾對媽祖的信仰很虔誠,但聲音不大。在乾隆年間客家人進入新竹地區拓墾迄今二百多年,一共建了四座媽祖廟及主導了一座媽祖廟的管理運作,其實媽祖卻在其他眾多廟宇中與主神同祀,且與主神平分了前半年的祭典活動,所以會形成這種特色,最主要的與新竹地區的拓墾背景及族群關係有關。這些廟宇平時運作有管理組織,祭典有祭祀組織,其祭祀組織的爐主、首事,以後往往是地方公眾人物或民意代表,所以媽祖祭祀組織遂成為地方公眾人物或民意代表的養成所。而目前本區還在正常運作的客家媽祖會還有新東聖母會及老湖口神明會聖母嘗兩會。最後歸結本地客家人媽祖信仰的區域特徵如下:(一)信仰虔誠,但長期無廟,媽祖廟不但建得晚,也建得少。(二)媽祖婆與主神共享尊榮。(三)媽祖同祀廟的祭祀活動比媽祖廟的相關活動還熱鬧。(四)堅持古味的春祭媽祖。(五)媽祖角色轉變的特殊性。(六)新竹縣各廟奉祀媽祖大都分香掬火自北港朝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