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当代设计表达研究
-
作者:李楠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建筑文化 新客家建筑 当代建筑创作理论 传承 发展
-
描述:营造理念及客家建筑特点与当代建筑创作理论相类比,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理论起到丰富与发展的作用。论文第一章为地域建筑理论的概述,分别从国外、国内及岭南地区三方面对当代地域建筑的创作实践及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现阶段客家建筑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出当代新客家建筑创作亟需理论总结与指导这一现实问题。论文第二章是对基于地域要素的传统客家建筑适应性表达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分别从聚落形态、空间布局、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细节与色彩四个方面对其建筑特色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在当代新客家建筑创作中仍具活力的地域因素。第三章则是对新客家建筑实践的分析与评价,从内部交往空间的营造、过渡性空间的塑造、传统材料的当代演绎、传统造型元素的拼接四个方面对新客家建筑实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其中所用的建筑创作手法,并对其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客观的评价与评判,旨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创作实践中的优秀手法为接下来的新客家建筑的创作提供思路与指导。论文在第四章对当代新客家建筑创作表达进行了理论总结,从空间形态的当代演变、传统材料的当代转化、传统细节的当代转译以及传统色彩的当代表达四个方面对客家建筑文化的当代设计表达提出相应的思路和策略。论文的第五章是对客家建筑文化的深度思考,通过对客家建筑文化内涵的提炼,丰富当代建筑创作理论,为当代建筑创作理论构架的完善做出一定的探索与努力。
-
台北县客家文化园区经营绩效评估之研究:以平衡计分卡观点
-
作者:姜尚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北县客家文化园区 平衡计分卡 层级分析法
-
描述:與願景,本研究選定目前客家文化園區較具規模的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為研究對象,嘗試以Kaplan & Norton(1992)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所提出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之觀點,以瞭解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其經營策略及其優點與尚待加強處,本研究透過由產、官、媒、學界專家學者訪談「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績效評估指標」問卷,再利用層級分析法計算出「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績效評估指標相對權重體系」,以期本研究各面向指標的建構與權重,能成為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策略之參考,並希望提供園區提升園區品質、落實以顧客需求導向、持續培育客家專業人才與新血注入,以期能發揚客家文化落實園區之願景。並希望本研究能給後續研究者在撰寫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績效相關議題時,能有一些參考並產生更多的突破與對話。
-
清代赣南民俗文化研究:基于清代赣南两府一州志的考察
-
作者:郭起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赣南 民俗文化 地方志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精神民俗
-
描述: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个性与特质。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下,地方性知识日益被学者所关注,本文试图以清代、赣南这两个关键词审视传统社会下的赣南民俗文化,具体分析清代赣南民俗文化的生成背景,进而论述民俗文化类型及其特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本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清代赣南民俗的研究缘起,梳理清代赣南民俗的相关研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意义;第二部分分析清代赣南民俗文化的生成背景,包涵清代赣南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三节分别阐述清代赣南两府一州志中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事象,其中在物质民俗一节分析了饮食和服饰民俗,在社会民俗一节中分析了宗族及教育,最后是分析了精神民俗中的民间信仰和民间艺术;第四部分探讨清代赣南民俗的保护与开发,分为清代赣南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清代赣南民俗的开发利用;第五部分为结语。
-
客家文化融入国小艺术与人文课程之研究
-
作者:程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艺术与人文 课程统整 行动研究
-
描述:探討、教學之觀察、訪談、教學札記、客家文化認知評量表、學習單、學生作品等方式,規劃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本研究以探討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的發展歷程,分析學生學習成效,探討教師自我的成長與教學省思,並分析教學困境;研究者可從課程教學行動研究中提昇、精進自我專業知能。本研究之目的可分成四個部份:一、發展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二、了解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學生的學習成效;三、探討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教師的成長;四、分析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教師所面臨之困難。綜合歸納分析得到以下四點研究結果:
一、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發展歷程涵蓋三階段及九大步驟。
二、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能提升學生在知識、情意、藝術技能學習之成效。
三、實施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能增進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策略、教學評量及教師專業知能之成長。
四、分析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教師在課程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量等三部份面臨之困難。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分別針對課程教學、學校、未來之研究提出具體相關之建議。
-
闽台地区传统宗教文化复兴对海峡两岸身份认同的影响
-
作者:苏睿鑫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岸关系 闽台关系 闽台民间信仰 传统文化 身份意识
-
描述:传统已在闽台习俗与身份认同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特别是在台湾,此文化信仰的复兴与宗教文化组织的奋起,推动了更积极的身份认同与身份意识。此论文的新颖观察角度之源是关注于台湾政治体系与社会的民主本土化
-
客家特色产业的文化价值-以公馆红枣产业为例
-
作者:徐佳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馆红枣产业 文化价值 客家特色产业
-
描述:神、社會、歷史、象徵、真實等六項文化價值為主要分析層面,透過文獻資料及訪談當地紅棗產業之相關人士,整理出產業的發展脈絡,及探討發展紅棗產業對當地帶來哪些文化價值。 首先,公館紅棗產業的發展脈絡可分為四個時期來探討,且每個時期皆有重要的關鍵行動者,以促成今日紅棗產業的發展。再者,推動紅棗產業的確為當地帶來了美學、精神、象徵、社會、歷史、真實等六項文化價值,但每項文化價值呈現的程度不盡相同,此外,各文化價值層面亦會相互增強、移轉或削弱。最後,本研究歸納出公館紅棗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及提出未來改進的方向,希望公館紅棗產業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為當地創造更多的文化與經濟的價值。
-
客家服饰文化研究
-
作者:刘运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系 二元性 服饰文化 根源性
-
描述:服饰上呈现出二元特征:一是与中原汉族服饰具有根源性,主要表现在:1、衣裳特征的保留;2、裤装特征的保留;3、服饰的宽松肥大。二是与当地百越族服饰又具有相互的融合性,主要表现在:1、衣饰色彩都尚蓝:2
-
台湾客家节令及其食俗文化研究
-
作者:于佩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饮食 节令习俗 食俗 饮食文化 饮食
-
描述:層面活動,同時也就是文化的產生。節令文化,是自然與人文活動的結合,寓有多種功能,且內容豐富精彩。自古人們就賦予節令特殊的意義,並經由節令,制定禮儀法則來帶動禮的推行,故節慶除了相襲成俗,還可寓文於樂。而節令中的食俗,又對節令的發展具有生動的意義。飲食文化隨著人類的日常生活演進,在各朝代、民族的節令中表現其特殊性,故有其研究的價值。全文內容分為八章: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介紹文獻資料的來源、選取及研究方法,開展本文研究價值及發展。
第二章 針對節令特質分析傳統節令形成因素,自農業生活中的歲時周期化育後,經歷社會生活的轉變,又自文獻中了解早期的禮制多與祭祖相關,而民間傳說可增添節令的精神意義,節令中的娛樂活動引人期待、興奮,諸多因素使節令活動延續並擴大。
第三章 自中國節令及食俗開展本文,探究傳統節令的淵源、歷史背景及時代意義,民間習俗的發展,乃構成文化的重要部分。自文獻中有關節令的記載,可了解歷朝各代的特色。而節令食俗是本文的另一研究方向,藉由飲食文化的發展將節令帶入高潮。
第四章 對客家民系做概述,了解臺灣客家源流,經由遷徙來臺後的客家人開墾路徑,在北、中、南、東區各縣的分佈現況。
第五章 從了解客家族群的特質著手,研究客家人日常飲食行為及食材運用方式。其中有關「粄類」的說明及節令中的運用,是本章重點。
第六章 為本文主題「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研究」。承續上述中國傳統節令形成因素之淵源,深入客家節令的特色及發展,並將食俗載入其中,進而了解客家人日常飲食與節令飲食之異同。
第七章 將上述客家節令及食俗特色做分析,研究節令中常見習俗之意義及文化背景,探討食物在節令中的應用及取決因素,如常利用於祭祀、驅吉避凶、乞子等儀俗。
第八章 結論,說明研究成果。歸納節令與物質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精神生活中育、樂的關聯。對於議題的開展與限制因素,不足之處,期望未來能更深入研究之範疇。
-
仪式中身份的转化:以客家拜新丁为例
-
作者:戴正倫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丁粄 客家 拜新丁 交换 仪式
-
描述:換過程,可進行深度的了解。本研究大致上分成兩個部份來論述:第一個是以廟中準備儀式事宜的狀況、以及儀式的展演過程,儀式作為身份轉化的機制,他是如何在儀式中轉化,儀式在漢人社會代表了何種意涵?除了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