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86)
期刊(904)
学位论文(199)
图书(35)
会议论文(25)
视频(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86)
期刊 (904)
学位论文 (199)
图书 (35)
会议论文 (25)
视频 (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78)
2013(246)
2012(225)
2011(226)
2010(177)
2009(77)
2008(83)
2007(45)
2002(6)
199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8)
大众文艺(7)
老区建设(5)
飞天(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海内与海外(2)
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1)
知识窗(教师版)(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香港荣誉出版有限公司(1)
赣南客家传统吉祥图案研究
作者:王贵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  吉祥图案  装饰  应用 
描述:刻,值得我们后来人进行研究学习,并加以传承和创新。本文主要阐释了“吉祥图案”与客家人民生活的关系,首先对赣南客家文化体系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客家民系文化特征、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特征的联系做了概括性介绍、其次按照装饰题材进行了分类并与中原地区的吉祥图案做了细微比较,以便下文展开。通过对赣南客家文化内涵对传统吉祥图案影响的阐述,引出传统吉祥图案在赣南客家人民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全景式的分析了建筑、服饰、手工艺、生活器物中吉祥图案的演变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客家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演变、传承及应用。在此基础上,论文最后指出了出客家吉祥图案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邹育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建筑  传承与发展  装饰艺术 
描述:析和总结。通过对龙南县典型案例的关西新围、乌石围屋进行个例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探寻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围屋建筑装饰艺术特点。并且通过分析,总结出赣南客家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内涵,以及赣南客家人在此的影响。同时对对装饰艺术中的一些比较具有典型的纹饰样式、家具陈设进行详细的解释。借此深入的认识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感受中原文化的绵延不绝的气象和体味它们于无声无息中释放的沉郁的历史感。在推动赣南地区的建筑装饰特色和中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素材。更重要的传承和发展赣南地区民居装饰文化。
赣南地区客家服饰研究
作者:黄丽芸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客家服饰  客家工艺  客家文化 
描述:对于拯救客家文物、保护和宣扬客家文化,甚至开展客家风情旅游和开发工艺产品都有着积极影响。本文将根据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赣南地区的客家服饰的风格,美学特征,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服饰部分包括男子服饰、女子服饰、儿童服饰、婚丧礼服。客家男子服饰由于和一般汉族男子服饰差异较小,本文只对男子上衣、下装、足服,即对襟短衫、马褂、背心,大裆裤、长袍,草鞋、木屐进行分析。客家女子服饰与其她汉族女子服饰相差较大,尤其是首服、足服及饰品部分甚为丰富,文中泼墨较多。儿童服饰中的童帽是赣南地区比较独特和经典的一个种类,笔者对其种类、造型、结构、装饰工艺、社会功能、纹样寓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婚丧礼服部分介绍了赣南地区独有的人文环境和习俗风情,结合传统婚丧礼仪及风俗习惯,有利于加深对该地区婚丧礼服的理解。第三章主要讲述了服饰制作的三大工艺——织带、刺绣、镶银技术。第四章从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关系、畲族服饰关系总结出该地区的服饰特点,并从美学角度论证客家服饰具有对称统一、韵律和谐、对比突出的美学特征。本文第五章详细论述了赣南客家服饰传承了我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内涵、包含了强烈的宗族意识。研究民族文化时必须结合该地区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赣南地区的客家服饰在受到客家先民历史迁徙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与古代中原服饰形制相似的特点,即保持了传统的大襟、右衽,同时在其它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下,女子佩饰、发式以及服饰制作工艺表现出多姿多彩的别样风情。赣南地区的客家服饰还受到传统吉祥文化和客家宗族制度的影响,其服饰采用了大量祈福避邪、功名利禄、健康长寿、美满如意等吉祥纹样;在宗族意识的影响下,客家人长期保持了“衫裤”的服饰形制,并将其上升到了族群认同的标志层面,拒绝并排斥外来服饰。赣南地区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服饰是受自然环境、民族迁徙、民间信仰、少数民族杂居、文化特征等各个因素的结果。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李秋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民居  文化  特质文化因子  建筑型制  聚落形态 
描述:落形态和社会组织间的关系,并表明赣南客家传统民居不但在居住模式上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客家建筑“聚居”的社会形态内涵,同时也揭示出赣南客家传统民居文化是在客家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中形成的。 论文首先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整体框架与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组织结构;介绍了赣南客家聚居区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以及民俗文化背景,分析了聚落构成的自然形态要素与社会形态要素,指出赣南客家聚落的基本形态结构——团聚型的特征,认为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单体本身也是一个微型的聚落系统。文章分析了客家民居建筑的平面结构、类型特征、空间特征、装饰艺术以及营建行为,探讨了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发展、结构形态与单体建筑的型制特征及演变,并从民居的形态、布局、装饰及居...
当代赣南客家文化的建构:以《赣南日报》为中心的分析
作者:柴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摇篮  赣南  文化建构  大众传媒 
描述:而相应的客家文化体系更是以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参与主体之多引发学术界的强烈关注。不同学者对客家文化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但是对于客家文化、客家意识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则缺乏必要的关注。基于这一视角,本研究从文化建构的角度对当代客家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并选取当代客家文化建构的典型代表赣南地区为研究对象。论文对比了不同时期客家文化的建构历程,阐述了客家文化建构的逻辑,并以《赣南日报》的文本分析为研究路径,回答了当代赣南客家文化建构的特点,以及媒体在建构客家文化中的角色。研究认为,客家文化的建构存在着历史与记忆、情感与体验、获得发展资源三个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特点不同。而当代赣南客家文化的建构,是学术研究、大众传媒、政府机构、商家市场、大众参与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挖掘客家文化,热衷于打“客家牌”,主要是利用海外客籍华侨华人这个跨国文化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和家乡情结,以客家认同为纽带吸引客家富商前往投资。学者们对客家文化进行学理上的定义和论证,从历史维度和现实关怀层面对客家文化的形成进行论证,将传统的婚丧节庆、饮食习俗、方言小调定义为“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于是客家联谊会、恳亲会、文化节等各种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化,被客家地区的政府和文化精英们重新发明出来,同时商家市场也巧妙利用客家文化的种种资源,在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寻找商机。这些建构行为使“客家”概念的使用频率日益上升,各个参与者对客家文化的使用技术日益娴熟,了解客家文化的民众日益增多。而“客家”也得到了新的诠释,从一个表述族群的名词,转而成为一种文化资源。而从客家文化建构过程参与主体的行为及其复杂的活动关系中可以看出,媒体在客家文化建构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报道者,而越来越多的成为参与者和评判者。
赣南采茶舞蹈文化中的客、畲混化研究
作者:许华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采茶舞蹈      混化 
描述:循的依据。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客家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这一点得到海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肯定,但是作为研究舞蹈文化的我们,如果单单从客家文化去研究和理解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表演,我们会碰到很多疑问和难题。如客家人的民间艺术会为什么尊崇畲族人(雷光华)作为本民族艺术的开山鼻祖;为什么民间采茶艺人都不吃狗肉;为什么丑角表演中有如此之多的动物形态模拟;中原汉人是看不起狗的,但是到了赣南采茶戏当中为什么狗又成了图腾崇拜的地位等等;这就是本篇文章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选择了对赣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演变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两大族群——畲族与客家的融合为前提,即从客、畲混化的角度,运用田野调查、文献学、民族志、舞蹈学、文化人类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考察在客、畲血统和文化上互相交融的背景下产生的客家民间艺术——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态特征及文化内涵。即从宏观的文化视野,去窥探蕴含在赣南采茶舞蹈身上的两种(客、畲)文化因子。
论赣南采茶戏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作者:刘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发源  特点  困境  生产性保护 
描述:命、生存繁衍,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各种现代的娱乐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不断发生改变,与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加速灭绝的危险,赣南采茶戏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它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目前赣南采茶戏正面临演员及创作人才严重缺乏,剧情陈旧,缺乏时代感和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赣南采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它认可了赣南采茶戏所具有的艺术和文学价值;另一方面它也向世人警示,赣南采茶戏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地步,否则,这朵“山茶花”将可能渐渐失色枯萎至凋零。 面对赣南采茶戏严峻的生存环境,本文根据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以南康采茶戏团为田野个案,力求将研究的视野放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之下,通过采茶戏剧团这一视角来探究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生产性保护之路。
赣南周田古村落建筑艺术研究
作者:廖一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客家  古村落  建筑艺术  民居 
描述:,塑造赣南客家地区的城市魅力,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以江西省寻乌县澄江镇周田客家古村作为切入点,针对古村中现有遗存十余处明清时期的建筑进行实地考查和勘察,通过对周田古村落聚落形态、建筑形态及装饰艺术的分析与研究,对古村落的建筑艺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周田古村古建筑的加固修缮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本课题还考虑了古村的保护和开发模式,针对古村现状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江西省赣南地区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依据。
红土地的奇葩:赣南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研究
作者:余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山歌  音乐形态  演唱特色  高亢音调  民间音乐艺术 
描述:验和感情。而目前,学术界对于赣南客家山歌的研究大多是从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的,如此优秀的艺术形式,在其演唱方式、方法、风格、教学科研等方面,专家学者们却极少涉及,实属可惜.因此,笔者根据大量田野工作所获得的一手资料结合自身演唱赣南客家山歌的实践,通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唱腔、语言、演唱方法进行整理和剖析,重点研究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探索演唱赣南客家山歌的理论和方法,本文试图能够为赣南客家山歌这样一种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的演唱与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使越来越多的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发现其魅力,从中获益。
赣南客家赖公信仰研究
作者:凌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赖公  客家  神明  竹木贸易  正统化 
描述:这一信仰的地域分布并勾勒出一幅赖公信仰的地域分布图,分析赖公信仰的特点及其原型,然后采取个案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赖公信仰三个典型个案的比较研究,揭示在特定历史场景、特定自然环境下不同赖公被创造、定义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文章通过对赖公神明的形象、原型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赖公的原型是猎人,与畲族的猎神崇拜有关系。推动赖公信仰传播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合力:赖公信仰的传播与赣南竹木贸易的兴盛有关,竹木商人是推动赖公信仰传播的一大重要群体;巫道群体是推动赖公传播的又一大重要群体,赖公是赣南民间道教中一位重要神明;地方士绅与官府是推动赖公神明正统化的主要力量,赖公正统化的历程与赣南社会变迁关系密切。明清赣南地域社会的历史进程,是构成赖公神明形象变化的结构性条件。尤其是明中期平定匪乱的军事行动和江右王学的兴起,明清以来赣南竹木贸易的繁盛,国家正统化礼仪过程中的赣南士绅化运动,咸丰时期太平军的活动及动乱平定后国家礼仪秩序的重建等等,都对赖公形象的变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