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在我心中的项南同志
-
作者:李逢蕊
期号:第5期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文虎 客家学研究 闽西客家 《福建日报》 中国书画 工艺美术 农业科技 胡仙 经济振兴 国宾馆
-
描述:春雨霏霏,北京传来噩耗,项南同志因心肌梗塞,猝死在接待外宾、华侨的会场上,我听后一阵心痛,泪下如雨……!悲痛之余,抑制不住我对一生正直、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项南同志无限崇敬深沉思念之情。我不仅是因为项南同志曾经是我的领导,客家学的顾问,为我主编的《客...
-
留得丹心万代扬──怀念项南同志
-
作者:李逢蕊
期号:第4期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文虎 客家学研究 三十烷醇 闽西客家 中国书画 工艺美术 农业科技 胡仙 经济振兴 国宾馆
-
描述:留得丹心万代扬──怀念项南同志
-
刍议赣南客家葬俗
-
作者:黄诗结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丧葬礼俗 办丧事 殡葬改革 追悼会 地方基本建设计划 死者 孝子 丧葬改革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描述:刍议赣南客家葬俗黄诗结葬礼,是赣南客家人生活中诞生礼、成年礼、婚礼的四大仪礼之一。葬礼,俗称“办丧事”,先民称之“凶事”、“凶礼”。它是客家人最后一项“仪礼”。是亲属、邻里、友好进行哀悼、纪念、评价死者的仪式。同时,又是殓殡祭奠死者的礼节。文献说“以...
-
福建宁化夏坊“游傩”研究: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
作者:张桃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夏坊 游傩 客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化夏坊"游傩"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
赣南客家歌舞原生态艺术成分特点初探
-
作者:燕录音 杨林
期号:第24期
来源:飞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赣南客家歌舞是赣南客家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具有典型而浓郁的客家乡土气息,处处彰显出神秘而迷人的原生态艺术成分,这种原生态
-
漫谈赣南客家灯彩
-
作者:柯莉娟
期号:第2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灯彩 起源 种类 寓意 发展
-
描述:赣南客家灯彩是赣南客家人的一项重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凝聚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南唐(公元953年)发展至今,演绎了千余年的辉煌,是客家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从客家灯彩的起源、种类和寓意、发展三个方面对赣南客家灯彩艺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曲韵茶香情悠长:赣南采茶戏与校园文化建设
-
作者:赖静怡
期号:第5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文化 历史悠久 客家 地方色彩 中国戏曲 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财富 中小学
-
描述: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郁,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客家先贤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项珍贵的客家
-
江西赣州客家5项舌运动类型的研究
-
作者:张晓瑞 郑连斌 陆舜华 包金萍 荣文国 薛红 王杨
期号:第3期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卷舌 叠舌 翻舌 尖舌 三叶舌 客家人 江西
-
描述: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结果:(1)客家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60.19%、9.04%、32.69%、72.31%、5.19%.5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在男女性别之间
-
广东客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
-
作者:薛虹 郑连斌 陆舜华 包金萍 王杨 张晓瑞 荣文国
期号:第1期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客家人 扣手 利手 叠臂 叠腿 利足 起步 利眼
-
描述:无性别间差异(p〉0.05);3.广东客家人与国内10个其他民族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率的比较结果显示,广东客家人与布依族、侗族有显著差异;4.广东客家人7项指标间的两两相关性分析发现,利手与叠腿、利手与利足之间存在相关性,且R—R型组合(右型一右型)的出现率高于L—L型组合(左型一左型)的出现率.
-
赣南客家灯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作者:伊志坚
期号:第12期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灯彩文化 传承 保护
-
描述:赣南客家灯彩是赣南客家人的一项重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凝聚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它蕴藏着浓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客家文化独有的文化特性。但随着社会的转型,灯彩这种传统文化正在日渐衰落,与我国提出的文化发展政策背道而驰,相关部门和人民应携手共进,致力于灯彩文化的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