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台湾客家》到《客家行脚》
-
作者:彭 原
期号:第137期
来源:全国新书资讯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从《台湾客家》到《客家行脚》
-
區域信仰中心的變遷-一個贛南客家鄉鎮的考察
-
作者:劉曉春
期号:第23期
来源:華岡文科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仰中心 雙遷 家族 民間文化 上層文化
-
描述:行民族志的重建,分析地域神廟的文化變遷與民眾生活世界之間的關餘,指出「白石仙」信仰的建立實際上是民間文化與土層文化互動的過程,互動的仲介是民間的精英,他們將民間的原創形態與 地方的文化資源以及對正統
-
客家原乡(三题)
-
作者:黄发有
期号:第11期
来源:当代小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客家人 语言 城堡 小洋楼 客家地区 老人 村民 闽粤赣边区 近千年
-
描述:客家原乡(三题)
-
台灣鄉村婦女對“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的認知及參與之調查研究
-
作者:陳錫中 周碧瑟
期号:第6期
来源: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 知識 態度與行為
-
描述:6%。 本研究發現受訪婦女中有27.0%聽過「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17.8%曾作過抹片檢查,作過者中44.4%近三年內有追蹤檢查;51.4%第一次檢查原因純為預防。分析「第一次作抹片檢查的時間」發現19.5%的婦女是在調查當時一年內初次受檢。 年齡愈大者,對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的認知與接受百分比愈低,且作過者中近三年內有追蹤檢查者以45-49歲婦女百分比最高。教育程度愈高、觀念愈進步,對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的態度與行為也愈好。籍貫別的分析中,客家籍婦女僅在「聽過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一項的百分比高於閔南藉。而結婚年齡在25歲以上的婦女在認知、接受程度與預防檢查的觀念都比24歲以前結婚的好。
-
族群通婚的身份认定与认同问题之研究:以花蓮地区原客通婚为例
-
作者:谢若蘭 彭尉榕
期号:第1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期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身份认定 族群认同 族群通婚 双族裔
-
描述:认同则较难以松动,所以大多數的客家男
性在婚後并不愿降低自己的族群位阶去认同原住民。尽管如此,族群界
线的松动却出现在原客双族裔身上。因为这些双族裔在初级关系的基础
上,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原住民
-
黄智贤:加大支持原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力度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学习与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力度 历史渊源 经济社会 扶贫标准 贫困人口 农村人口 亲缘关系
-
描述:据我们了解,江西省原中央苏区,以赣南为主,包括永新、兴国、宁都、广昌、瑞金等54个县,由于历史原因,老区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较慢,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目前赣州市尚有贫困人口215.5万,占农村人口的29.9%。同时,原中央苏区是与海峡对岸有着特殊历史渊源和亲缘关系的客家摇篮、台胞聚居地,其区位独特、
-
17世纪西方耶稣会士传教客家原乡汀赣札记
-
作者:张英明 徐庆铭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17世纪 耶稣会士 天主教 客家原乡
-
描述:17世纪,艾儒略、刘迪我、聂仲迁等耶稣会士,先后在客家原乡闽西(汀州)、赣南(赣州)开堂布教,使之发展成为西方耶稣会在中国内地传布天主教的重要基地之一,从而为今日客家原乡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角。
-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卓雄
-
作者:韩景春
期号:第3期
来源:老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政部 副部长 泰和县 家乡 李德 江西苏区 吉安 京九线 战斗 客家
-
描述:2O02年11月2日下午,一列由北往南的列车徐徐驶进京九线上的并冈山(泰和)站。车上走下一位老者,只见他精力充沛,谈笑风生,用浓浓的客家口音说:家乡变化真大,火车开到家门口,真方便呀!他就是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卓雄同志。我们的好小将 卓雄,原名卓才
-
电影【一八九五】与原着《情归大地》比较
-
作者:刘玉娇
期号:第22期
来源:育达科大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电影【一八九五】 《情归大地》 乙未抗日
-
描述:用最原始的刀、枪、棍、棒为武器,加上粮草不足、後继无援及
悬殊的人数比例下,仍义无反顾毫不退缩地浴血抗战,直到最後的一兵一卒,英
勇的事蹟惊天地泣鬼神。电影和小说在呈现此段历史故事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不管是在故事的铺陈、情节、主题乃至人物刻画等均存在蛮多的差异,这也是本
文尝试金作比较分析之处。
-
花东纵谷北部客家乡镇的历史渊源与当代社会特性简述:以吉安乡
-
作者:苏祥庆
期号:第18期
来源:东台湾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二次移民 花莲市 吉安乡 东台湾
-
描述:照之方式,突顯花蓮市、吉安鄉兩地客家族群當代的社會特性差異,結果顯示吉安鄉客家族群之生活,相對保有來自於臺灣西部原居地的文化特色,花蓮市則因都市發展導致人口高度的流動,生活其中的客家族群與地方社會間的聯繫普遍較為薄弱,而客家二次移民昔日出現於在地化過程中的特性,迄今亦已產生了空間規模與本質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