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水景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以丰顺县为例
-
作者:谢小康 张胜德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景资源 评价 旅游开发 丰顺县 梅州市
-
描述:丰顺县具有独特的水景资源,以温泉、瀑布和漂流为特色的"蓝色旅游"在梅州旅游产品结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丰顺县的水景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在分析其资源特色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推广以及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等问题.
-
广东省梅州清凉山枢纽水质变化及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
-
作者:唐兆民
期号:第3期
来源:四川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清凉山 水质 饮用水源地 环境管理 对策
-
描述:根据2004~2008年清凉山水库及取水口棉地坑、梅江桥的实测资料,分析梅州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变化特点,并讨论对锰等微量元素影响在个别时间超标的原因;根据锰的特点,提出保洁治理的方法,为梅州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服务。
-
客家文化产业特性及其发展关系刍议
-
作者:徐维群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客家文化 产业特性 发展关系
-
描述:以分析客家文化产业的特性为起点,对客家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文化资源类型与产业形式、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区域合作与地方特色等关系,进行学理上的思考,探索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促进客家文化产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
天府古镇的特色景观研究:以洛带古镇为例
-
作者:王鹏 周哲 蒋玉川 张霁
期号:第20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镇 景观 选址布局 建筑
-
描述:最具特色的代表,强调客家民居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信仰、传统建造工艺等相互融合而成的特有建筑风格,而会馆建筑则是明清时代联络乡谊、团结同乡的特色产物,并着重选取了"巫氏大夫第"、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分析了古镇建筑特色,以期对洛带古镇的特色景观展开深入研究。
-
立足客家文化 发展休闲旅游——洛带古镇旅游调查报告
-
作者:谭志蓉 王丽
期号:第2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休闲旅游 洛带古镇 龙泉驿区
-
描述:通过分析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的旅游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立足客家文化、整合优势资源、鼓励社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以提高古镇的服务水平。
-
浅谈客家学生学习英语音素的困难和纠正方法
-
作者:蓝唐
期号:第4期
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纠正方法 客家学 客家话 音素 舌尖 学习英语 英语元音 初学者 双元音 上齿
-
描述:本文拟对客家地区学生学习英语音素时在发音要领和发音方法上容易出现的错误及困难进行肤浅的分析及提出纠正的方法。至于学习英语音素的变体问题,拟在另文探讨. 第一部分英语元音音素Ⅰ、英语单元音(l)英语前元音
-
粤东北客家山区废弃有机物开发利用的考察与思索
-
作者:江金波
期号:第2期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北 客家文化 废弃有机物 沼气
-
描述:基于实地调查 ,以数据和材料阐释了粤东北客家山区沼气开发利用的环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本类型和生态模式。分析了来自规模效益、经济外援增强以及客家文化观念等对沼气开发的阻滞效应 ,提出了以沼气利用为纽带优化生态农业文化的现实性与途径。
-
从外区罕见词看客家方言的“山话”特性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特征词 外区罕见词 山居 山田 山话
-
描述:客家方言特征词中有一类是“外区罕见词”,该类词对内有很强的“一致性”,对外有很大的“排他性”,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本文深入分析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发现它们集中体现在“山居”与“山田”上 ,据此揭示了客家方言的“山话”特征。
-
赣南客家礼俗与生殖崇拜现象及成因
-
作者:钟俊昆 孔繁河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礼俗 生殖崇拜
-
描述: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人在形成民系的同时形成了共同的独特的民系心理素质———生殖崇拜。赣南客家礼俗的分析有助于探讨客家人生殖崇拜现象及成因,也利于理解赣南客家文化。
-
浅论赣南客家擂茶文化
-
作者:钟健
期号:第6期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擂茶 文化
-
描述:结合客家先民何时大规模进入赣南等地的史实,分析推断大致在黄巢起义至北宋末年间,擂茶传入赣南等地、并得到广泛传播,其传承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经济生活的约束,最后提出了弘扬赣南客家擂茶文化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