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探:以广西陆川谢鲁山庄为例
-
作者:黄桂凤
期号:第4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
描述:容,分析了陆川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陆川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与有效保护对策。
-
多元文化主义与我国广播政策:以台湾原住民与客家族群为例
-
作者:张锦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广播与电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们的贬抑或排斥,要求公共
领域中应尊重并维护他们的文化差异,并维护其团体认同与生活尊
严o
本研究将我国广播政策的演进分为四个时期:1.放任期:光复初
年到1950 年代, i. 1960
-
《应用汉语教程》学习指要
-
作者:劳毅
期号:第5期
来源: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汉语教程 体态语 地域变体 书面语 北京语音 现代白话文 会话含义 应用文科专业 “把”字句
-
描述: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转换快;书面语和口语关系复杂;地域变体丰富。现代汉语内部构成成分主要特点为:语音、语义、语法、浯汇单位一体化。 第二节 现代汉语的变体 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
-
海外客家人的认同归属与中国民间经济外交
-
作者:龚子方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认同 民间经济外交
-
描述:迹和规律,由于存在着种种难以割舍和明晰的因素,在相当一部分的海外客家人中,还或多或少地保存着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的取向。尊重、正视这一现实是我们在发展与海外客家人之间的民间经济外交时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
略论海外客家人的寻根意识与文化认同
-
作者:罗勇
期号:第5期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寻根意识 中原文化 文化研究 客家民系 客家研究 文化认同 客家方言 血缘认同
-
描述:,我刊特邀几位学者撰写特文,有目的的对中原文化与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促进中原文化及客家文化的再研究。
-
江西客家传统文化与竹器具关联性研究
-
作者:刘莉 潘展 冯小辉
期号:第9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客家文化 江西客家竹器具 关联性
-
描述:客家是汉族的一支,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形成了属于自身坚忍不拔、勤劳勇敢、团结协作的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反映在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客家人最为常用的竹器具。本文通过对江西客家竹器具类型、纹饰、造型等特征的研究,提出江西客家传统文化与竹器具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客家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
弥天烽火情愫深:陈毅与客家女交通员李桂花
-
作者:庄春贤 陈安
期号:第1期
来源:世纪风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陈毅 烽火 人民群众 桂花 交通 客家 游击战争
-
描述: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弥天烽火中,陈毅与游击区的群众结下了浓浓情愫,并视他们为“重生亲父母”。正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与支持,陈毅在游击区多次虎口脱险。陈毅生前始终没有忘记游击区的人民群众,曾深情地回忆说:“没有人民的积极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团结,要想坚持下来是不可能的。”
-
明清华南海岛的经营与开发:以北部湾涠洲岛为例
-
作者:陈贤波
来源:明代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涠洲岛 海防 采珠业 客家 天主教
-
描述:移居岛上,迫使清政府放弃封禁政策,涠洲岛稍具规模的聚落街庄得以逐渐形成,国家行政架构最终在岛上稳固起来。基於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促成涠洲岛上渔民村庄与客家聚落、本土信仰与外来宗教混融共处的独特历史遗存和社会文化构成。
-
“两岸客家文化与职场体验”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地区召开
-
作者:吴启琳
期号:第6期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研究 地方文化 台湾地区 地方社会 地方政府 学术研讨会 科技大学 职场 理论问题
-
描述:研究中心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台湾高雄应用大学协办,大仁科技大学人文暨社会学院、国际暨两岸事务处承办的"两岸客家文化与职场体验"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三场大陆与
-
异族通婚与跨族收养:日治时期前、中、後、先锋堆客家与其他族
-
作者:林淑铃
期号:第33期
来源:高雄师大学报.人文与艺术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族通婚 跨族收养 量性研究 质性研究 多元族群认同
-
描述:响客家人口变异有不同因素,客家人因为跨族收养,可能比闽南与平埔族更容易流失人口,或成为隐形人,此因素可能促使客家人量变与质变为平埔、排湾、闽南人;而经由异族通婚可能促使平埔族量变与质变为闽南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