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1)
期刊(164)
学位论文(34)
图书(6)
会议论文(4)
视频(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01)
期刊 (164)
学位论文 (34)
图书 (6)
会议论文 (4)
视频 (2)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203)
2013(51)
2012(48)
2010(23)
2009(5)
2008(13)
2007(9)
2005(6)
2004(7)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27)
客家(11)
嘉应学院学报(8)
广西文史(3)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
国史馆学术集刊(1)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
炎黄世界(1)
龙岩学院学报(1)
广西社会科学(1)
亲民清官宋湘
作者:邓晋东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湘  有清一代  亲民  清廉  循吏 
描述:既是一位著名诗人 ,同时又是清代难得的亲民清廉之官 ,言行兼美的循吏 ,是广东梅州客家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个跻身于全国名人之列的人物
论杨枝远的诗学观及其创作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3期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杨枝远  诗学观  穷而后工  达而益工  《狎鸥亭诗钞》 
描述:杨枝远是清初江西瑞金诗人,坎坷的遭遇使他致力于诗歌创作,主张“穷而后工”、“达而益工”的诗学观,其诗格调高雅,婉约清丽。一生著述甚丰,有《狎鸥亭诗钞》等,其诗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试论黄遵宪的民族国家观
作者:严飞生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遵宪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描述: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诗人、外交家、改良思想家。他生活在国势疲弱的清朝末年,眼见内忧外患,满怀强国之志。作为外交官出使东西列强,为列强的强大和先进所触动,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转变、升华,逐步树立起现代民族国家观念。
北村暨客家小说学术研讨会在冠豸山举办
作者:泓莹  期号:第1期 来源:厦门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北村  英雄无语  纪念馆  学术研讨会  君山  客家  雕版  创作  基地 
描述:走得最远的先锋作家北村, 创作转型后以哲学家的思考和诗人的激情创作了 大量作品,长篇小说《愤怒》问世后,再次在中 国文坛掀起一股北村热潮。2004年12月13日, 由《文学评论》杂志社、连城县政府和中国作协
魏禧文艺美学思想初探
作者:钟俊昆 刘信波  期号:第10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易堂九子  魏禧  文艺美学思想 
描述:魏禧是易堂九子领袖,清初著名散文家、诗人,他认为作家应重视人品、修养,要求积理炼识,讲究真气与个性,务求经世致用,这些文艺美学思想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中曾产生广泛影响。
罗香林:史学家的文艺观——以《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香林  兴宁诗选  文艺观 
描述:通过对罗香林的选诗数量和质量的研究,分析罗香林的选诗标准,罗香林坚持史家的文艺观,以诗人的节气情操为重,融合诗作内容与艺术,以诗存史,从客观效果看保护了地方文献,也为此后的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的影响.
铜都溯古
作者:裴章传  期号:第9期 来源:安徽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民居  铜陵县  王安石  徽派建筑  客家先民  冶炼  客家人  李白  天井  炼铜 
描述:铜陵这块神奇的土地,曾是锦绣包裹着的一块美玉。山川秀丽灵动,大地诗情荡漾,是远古"铜都人"驰骋生命、激情放歌的乐园。大诗人李白三次漫游铜陵,留下不朽诗作13首,还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也都多次
夏同龢与丘逢甲的交往:以诗作与题字为证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3期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夏同龢  丘逢甲  交往  诗作与题字 
描述:祖籍贵州麻江的清末状元夏同龢与台湾诗人、抗日志士丘逢甲相识于潮阳,重聚于广州。在他们交往期间,留下许多诗作与题字。这些诗作与题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勾勒出他们交往的经过。
近代蜀中客家学者钟瑞廷探析
作者:胡传淮 姚佳  期号:第2期 来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代  客家学者  蜀中诗人  钟瑞廷 
描述:蜀北钟氏家族,系客家人,原籍广东省长乐县,清乾隆初年迁蜀,卜居蓬溪县西乡,至近代,人才辈出,以著名诗人兼学者钟瑞廷为尤。本为对钟瑞廷家世、生平、诗文、著述作了初步探讨。
鬼叔中:“过去式”记录者
作者:ROOM  期号:第3期 来源:大众DV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摩托。这是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样貌,快速地变化,也令传统逐渐消失。身居福建宁化的诗人鬼叔中,人在浪潮中,心却留在旧时的故土。
上页 1 2 3 ... 8 9 10 ... 15 16 17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