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发言摘登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洋文明  福建文化  省级政府  文化区域  文化繁荣  闽商文化  妈祖文化  客家文化 
描述:苏文菁——发挥海洋文明作用推进福建文化繁荣八闽大地形成的各个亚文化区域,包括闽商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是中国海洋文明的载体。但是,目前福建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影响力比较小、没有形成固定产业链和省级品牌、缺乏内容创新等问题。建议整合资源、统筹规划,以省级政府名义,"捆绑"福州、泉州
历史与文化的互动(上):赣南客家家族制度的个案研究
作者:刘晓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  南部地区  客家  家族制度  个案研究  历史学  人类学  社会文化 
描述:在中国大陆学者看来,家族是自宋明以来在中国民间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制度体系,认为宋以后的近代家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敬宗收族,人们实际用来敬宗收族的办法,一是建祠堂,二是置族田。祠堂用以敬宗,族田用以收族。祠堂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宗族,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达到收族的目的。而且认为所有
南社的梅州籍成员与冷圃诗社
作者:郭真义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文学社团  南社  冷圃诗社 
描述: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中,有大量粤东梅州客家人士.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当时在粤东梅州存在的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冷圃诗社有密切的关系.冷圃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鼓吹与教育灌注为使命的文学社团,它既是南社的一支重要力量,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在南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石电330 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
作者:兰晓华 李庆 张军峰  期号:第3期 来源: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能量平衡  协调控制  系统优化  参数整定 
描述: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用智慧和力量,为居住国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以澳大利亚客家为例,主要从积极参政议政,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充分发挥特长,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努力融和主客,促进文化交流三个方面阐述海外客家人在居住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所发挥出来的积极作用
对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婚姻传统嬗变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杨永俊  期号:第7期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西北  婚姻习俗  客家移民社会  本籍 
描述:客家整个民系的保全,但对客家文化特征会产生较大的弱化作用。本着文化的求同存异与文化的多样化理念,有必要适当强化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客家群体对自身婚姻传统习俗的自我保护意识。
关于客家山歌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作者:林晓薇  期号:第12期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保护  传承 
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使命。客家山歌具有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价值。客家山歌是客家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客家人的精神、信仰取向,它体现和传承着该民族文化传统,对研究客家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羊角儿》
作者:王保卫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到.演出时应充分挖掘地方音乐元素的烘托作用,发挥戏曲独特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注重人物心理,强调人景合一.[故事发生在那年春夏.那是一个凄凉的日子,红军和白军刚刚结束了一场生死大战.山坳里,到处是尸骸
浅谈客家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饪
作者:兰友盛  期号:第3期 来源:建材发展导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客家建筑元素  现代建筑应用及影响 
描述:客家民居是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意义。本文便从客家建筑的特点出发,首先介绍客家建筑体系的整体概貌,然后就此来分析客家建筑风格在客家地区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从而得出文化传承的作用,以及传达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能结合客家当地的文化特色,创作出更多有客家特色的现代建筑
漫步艺术云端(一)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5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你为什么会支持他的统治?为什么会在竞选时投他一票?你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艺术所影响。你走在华盛顿、纽约,那些看上去普通平常的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和惠特尼博物馆
否定政府/重建村莊:中國大陸梅縣客家地區自發社區組識的形成
作者:古學斌  期号:第66期 来源:臺灣社會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區發展  社會資本  自發組織  基層政治 
描述:的過程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村民自我認同的重構在近代中國農村地方政治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社區發展如何借用農村的傳統文化網絡和資源呢?古村的例子對我們這群在農村搞社區發展的學者又有甚麼的啓迪和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