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客家及海外华人传记主题探索
-
作者:张永和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侨 传记 中国 评论 客家
-
描述:1999年11月,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吉隆坡隆重召开。这次世纪之交盛会的主题是“增进客属乡谊,加强经济联系”。正如工委会主席、拿督吴德芳阁下所述:“希望透过这项活动,加强马来西亚客家人和世界各地客家乡贤亲切交流与联系。”
-
切不断的血脉亲情:陈宝箴祖籍地调查记
-
作者:刘经富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籍贯 中国
-
描述:2003年12月下旬,我到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开“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顺道到陈宝箴的祖籍地——福建上杭县进行实地调查,实现了酝酿两三年之久的一项田野调查计划。会议期间,非常幸运地结识了久闻其名的上杭县图书馆馆长严雅英女士,使我在行色匆匆之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
宁化石壁客家的民间信仰
-
作者:陈国强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仰 风俗习惯 客家 宁化县
-
描述:石壁村是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现属石璧镇(前禾口乡)的一个行政村。但古代的石壁,还包括今之济村乡南部,和淮土乡、方田乡的北部。石壁客家的民间信仰,除反映客家祖地的特色外,许多方面与周边的汉族的民间信仰差不多,由此可以证明客家不但来源于北方移民,而且有接纳其他民族的宽大胸怀。
-
面向新世纪的学术盛会:第六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综述
-
作者:吴福文
期号:第6期
来源:客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客家 民族历史 国际学术会议 综述
-
描述:金秋时节,客家祖地。11月21日,第六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会议中心举行,给同时在闽西举办的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平添了一道厚重而绚丽的色彩。一时之间,客家学与客家文化成为出席恳亲大会的海内外乡亲和中外有关媒体的热门话题。
-
试从自然科学角度探讨客家源流
-
作者:叶智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科学 客家民系 源流 中华民族 客家群体 分子遗传学
-
描述:关于客家民系的本质,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是纯粹的汉族”。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台湾学者陈运栋等。第二种观点认为客家民系以汉族为主体,承认与古百越族的支系畲、瑶、苗、 等少数民族,特别是畲族通婚和血缘交融。持这种观点的人占多数。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少数的
-
客家人生仪礼中的中州渊源
-
作者:吴永章 李小燕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人生仪礼 渊源 客家源流 唐末五代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南迁 罗香林 中原
-
描述:在以往的客家研究中,为论证客家人的根系中原,人们十分重视客家人的南迁历史。罗香林先生提出的五次南迁之说,奠定了客家源流研究的基础,堪称厥功至伟。其中西晋末、唐末五代、宋末三次南迁,更与客家民系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第一段]
-
甘薯干卖过肉
-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农家致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薯干 猪肉 传统小吃 传统工艺 生产设备 规模生产 食品厂 市场 江西 价格
-
描述:江两兴国客家小吃倒蒸甘薯干,一直是寻常百姓待客或自吃的“山里土货”,市场上花几十元便能买回一箩筐。为了提高这种传统小吃的“身价”,江西兴国百丈泉食品厂在科技加工和规模生产上做文章,投资40余万元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同时,与3000余农户订立收购成品合同,并制定最低保护价,经过
-
坚守着的村庄--记贵州天龙屯堡
-
作者:李国栋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国地产市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如果说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原民居建筑的典范,安徽黄山下的古民居是集徽派建筑之大成,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群是中原文化与南方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话,那么,以贵州安顺为中心,周围分布的几百个屯堡石头村寨,则是大明朝屯军文化和明代江南移民文化特征结合的产物.……
-
关于潮客关系的一点思考
-
作者:黄挺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潮汕文化 客家文化 地域文化 民间信仰
-
描述:我在《潮汕文化索源》一文中,对“什么是潮汕文化”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了界定。界定的第三点说:“潮汕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它们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在这些文化特质中,语言是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一种。
-
淡淡一丛菊
-
作者:谷川
期号:第4期
来源:厦门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深秋已经过去,连冬雪都化入老农朴实的笑靥里,我始终无法忘记那淡淡一丛菊. 想不起这是第几次搬家了.人未至而立,此因彼素,促我搬迁了七八次家,大概客家祖先遗植在基因中那种不变的因子作祟所致吧,我也算汉人中的"吉普赛"分子.每次搬迁有关的事似乎都与植物有关,好像这也与自己有所牵连.……